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6年智能穿戴的春风何时到来?

时间:2024-05-22 15:15:32 科技赋能

近两年来,在各大媒体和厂商的持续造势下,智能穿戴领域已经走到了风口浪尖,吸引了无数科技巨头、创业者、小山寨者竞相角逐。

然而,在概念火爆的背后,可穿戴设备市场却始终雷声大雨点小。

掌声的缺失,让很多淘金者成为了烈士……站在新年的路口,我们不禁要问智能穿戴的春天。

还要等多久才能到来?被寄予厚望每年可穿戴收入可能超过手机的智能穿戴行业,在去年经历了诸多成长的阵痛。

谷歌眼镜的推出被公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可穿戴设备的热潮,但去年这位先驱者却成为第一个殉道者。

早在去年1月,美国谷歌公司就正式宣布终止谷歌眼镜。

销售。

Misfit曾经被誉为最时尚、最优雅的智能硬件产品,但也难逃脱销的命运。

被业界公认为最有可能激活可穿戴设备市场的Apple Watch,最终交出的成绩远低于大家的预期。

IDC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Apple Watch销量仅为1万台。

“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很快,大家感觉不温不火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对新产品的开发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其实和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一样,每一个新产品都是从它需要一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直到推出让大家满意为止。

”江物科技创始人陈俊勇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智能穿戴行业未来的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运动爱好者,陈俊勇基于每次锻炼时需要专业运动指导的需求,转向了智能穿戴领域。

他创立了ArtiWares(工匠技术),并做出了一款名为WeCoach的产品。

检测跑步、游泳、骑行、健身、登山等运动项目,并提供运动指导。

他坦言,第一代产品卖了近几千台,第二代产品在淘宝众筹上一个月就卖了2.3万台。

但如果想实现盈亏平衡,每月至少需要销售数万台。

产品,但目前他正在积极准备新产品的研发,并没有过多考虑盈利问题。

在今年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最新预测数据,称2020年将是科技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可穿戴设备收入将超越智能手机市场,达到美国的规模1亿美元。

这组数据所表达的或许是大多数智能可穿戴创业团队一直以来的坚定希望。

品牌基调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选择题 不可否认,当前可穿戴市场的竞争已经是一片红海。

创业团队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有趣的是,一些投资人和创业团队对于依靠品牌调性和技术创新两条突破路径的选择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智能硬件孵化平台太火鸟创始人雷海波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穿戴技术领域从技术层面来说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

现在的技术是通用技术,很难有颠覆性的技术。

可用于智能穿戴领域。

相反,你能突破的是品牌的调性。

以眼镜和手表为例。

它们是提升人们个性和品味的产品。

有很多奢侈品牌是大家不知道的。

简单地购买它,因为它具有智能功能。

因此,大家竞争的焦点就是找到自己的品牌调性。

如果你要在可穿戴设备中制作‘LV’,你应该创造 LV 色调。

”不过,在采访中,不少可穿戴创业团队并不认同雷海波的观点。

有创业团队创始人指出,从长远来看,产品和技术创新可能比品牌调性更重要。

“可穿戴设备需要好的外观,但不仅仅限于此。

相反,我认为可穿戴产品还有很多的技术创新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

有了新的技术突破,就会有新的发展空间。

”最漂亮、最时尚的Misfit已经卖了2.6亿美元,而在产品技术和功能上有很多创新的Fitbit和Apple Watch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然而,对于大多数“结账”的消费者来说,这两种选择都是不值得的。

“你看到的已经来不及了。

”雷海波表示,对于新进入者来说,现在还做手表、手环显然已经来不及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所以需要选择发展方向。

未来两到三年提前进入,其中VR(虚拟现实技术)被业界公认为智能可穿戴领域的下一场风暴,而且还存在很多新的机会。

咨询公司GFK预计,国内VR市场规模每年将增至1万台左右,国内企业如腾讯、小米、HTC等已早早做出规划,近期,联络互动也正式宣布战略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雷蛇也是全球知名虚拟现实平台OSVR 1的创始公司之一,双方将在VR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战略投资金额最高可达1万美元。

联络互动董事长何志涛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廖廖希望与雷蛇一起打造VR领域的Android。

” Liaison Interactive此前投资的视网膜虚拟现实眼镜Avegant Glyph此次也刚刚落幕。

在 CES 上很受欢迎。

何志涛说,“以前我们讲VR的时候,没有人能用数字来告诉你VR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人在使用,哪家公司占了比例。

目前VR硬件正处于一个阶段。

”这需要大量的用户验证和反馈,我们认为今年是成为先锋的机会,如果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比较早的话,我们的市场份额和其他数字也会出来。

VR真正的临界点可能出现在2018年到2018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众多科技巨头的进入,VR头盔目前是一片红海,创业团队已经不适合做头盔了,但虚拟现实内容在平台发行领域仍然有很多机会,而作为投资者我们也期待更多新的VR产品形态的出现,我们也在等着看它们是什么。

”雷海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