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卖一个机器人就亏了18000元,工业机器人行业暴涨后陷入危机

时间:2024-05-22 15:06:51 科技赋能

据说企业融资难。

其实,在一些行业,钱太多也是一种“病”。

今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资本热潮一直燃烧至今,危机四伏。

“现在是最黑暗的时候,工业机器人行业本身就很无聊,没有得到资本的关注。

直到今年年初,大量热钱涌入这个行业。

两年多过去了,现在它变得越来越危险。

”一位长期关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投资者告诉投资界。

在这个圈子里,很多投资者都在“装傻”。

这些投资者可能以前从未见过工业机器人项目,但他们只是看到了行业跳入的机会,并用大量资金打开了公司的大门。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资周期较长,需要更多耐心,但这些资本却希望“快进快出”,导致企业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吸引下一轮收购。

这种资本乱象对于正处于技术积累重要阶段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是有害的。

很多人都是抱着投资互联网的思维来投资机器人的。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其增长迅速,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台湾每年的工业机器人密度可能会从2016年的每万人68台增加。

/万人。

由于传统制造业的性质,这个行业原本可以平稳、低调地发展。

不过,今年以来这一现状发生了变化:国家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

机器人产业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资本纷纷投入机器人产业。

投资热情开始高涨。

“2018年‘中国制造’倡议提出后,整个市场有点疯狂。

”上述投资人表示。

尤其是近几年,机器人概念呈现出一场资本的狂欢。

延续2017年机器人行业并购热潮,据统计,我国一个机器人项目在2016年获得投资,总投资金额超过1亿元,融资规模较2016年增长近30倍。

四年。

在政策利好和资本追捧下,整个行业生态系统被颠覆。

原来工业机械行业有自己的一套发展逻辑。

由于属于基础制造范畴,公司成长缓慢,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

在大量资本进入之前,该行业一直在自我探索和成长。

通过消除市场竞争规则,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终于成长起来。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些投资者看到了政策补贴和资本的红利,愿意从互联网行业直接转行到机器人行业。

在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看来,有些资本带有非常浓厚的互联网思维逻辑印记。

他们更关注团队是否光鲜亮丽、故事逻辑是否合理、公司能否爆发式增长。

“两三年内最好上市,估值是次要的。

“在这些投资者眼中,机器人行业已经成为一只可能下金蛋的‘母鸡’,就像他们之前投资的互联网一样,会快速成长,获得快速回报。

但事实并非如此,整个行业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投资逻辑是违背机器人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的。

结果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在“装傻”。

投资机构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在后续接受者进入后完成投资。

套利将投资周期缩短到最短时间。

这将导致资本与企业之间严重错配。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很多企业缺乏对资本的了解,也没有与投资者打交道的经验。

,熟悉资本市场的团队可能没有真正的技术实力,但善于将自己包装成资本喜欢的方式。

资本可能更喜欢后者,甚至一些所谓的“网红”公司既没有技术,也没有技术。

尽管市场状况不佳,他们仍然可以获得巨额融资。

拿到钱后,为了追求快速发展,这些企业不惜通过低价恶性竞争来抢占市场。

一家机器人零部件生产企业透露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最狠的,一家企业卖一台就亏了18000元,这种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做法,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恶性竞争的蔓延。

” “采取无底线的低价策略抢占市场,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毁灭。

”黄河认为,机器人行业的降价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初具规模,但今年的降价。

减少幅度特别大。

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范雪松认为,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都需要机器人来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一般制造业场景对机器人技术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因为这些场景在不断降低价格;在一些高端领域,机器人的价格仍然很高。

这种在资本推动下的低价策略,导致行业内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些优秀的企业在恶性竞争中无奈被淘汰。

由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本身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对资本的需求巨大,因此资本的影响无论好坏都会被放大。

资本泡沫,有业内人士预测,一旦泡沫破灭,行业将遭受大范围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滞后至少3至5年。

今年,机器人行业出现了公司倒闭、高管辞职等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

最新的事件是糖宝机器人倒塌事件。

唐宝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机器人认证”的机器人产品。

然而,今年7月,有消息称,唐宝机器人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其创始人王明高负债累累,已离开美国。

据悉,汤宝的倒闭,一方面是由于其产品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完全依赖投资者,过于受制于资本。

资本收缩之后,受到的影响太大了。

唐宝机器人无法抵御外部风险,公司很快就灭亡了。

明年,行业增速将逼近0。

虽然资本在燃烧,但国内机器人供给仍然存在顽固问题:核心零部件的缺乏一直是工业机器人国产化道路上的一大块石头。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以ABB集团为首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6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自主品牌占比不足10%,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价值链的末端。

以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这三个最关键的部件为例,国内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

有人说,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就像2001年的手机行业,山寨机很多,机器人也不是消费品。

未来几年,70-80%的公司将破产。

仅从数据来看,国内机器人产业似乎发展良好。

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3万台,比上年增长68.1%。

不过,在上述投资者看来,今明两年的增速可能接近于0。

范雪松认为,这种观点有点过于悲观。

他表示,明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可能与今年相同。

但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无法回避。

由于缺乏关键零部件技术,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需要向国外机器人企业采购,导致成本远高于四大家族的自产机型。

以每年公斤级机器人生产成本为例,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比国外企业高出2.5万,约占国外企业总生产成本的15%。

芯片的教训告诉国人,工业制造领域缺乏核心技术的危害有多大。

范雪松认为,机器人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目前,机器人的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

一是让工艺更加顺畅,尽可能减少损失;二是通过智能化推动机器人。

你可以做出一些基本的决定,比如通过视觉独立判断如何堆叠和移动物品。

事实上,在喷涂、码垛、搬运、包装、焊接、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中,依靠二维视觉、立体3D视觉、利用广域传感器技术的3D视觉等技术,工业机器人可以已经识别的机器人还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包括物体的位置、大小和颜色,包括其在空间中的位置。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重庆举办的智博会,由一群跳舞的机器人拉开了帷幕。

自动机器人在会场各处漫游,公众可以向它们咨询信息。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红杉资本中国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发现,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机器人已逐渐取代人类劳动力。

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

虽然市场已经出现泡沫,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资本涌入,行业发展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