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领先的零售企业苏宁通过成功转型,转型为线上线下兼备的智慧零售商,业务也拓展至房地产、物流、金融、投资等领域。
。
不过,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从始至终,苏宁只做零售。
目前苏宁的布局,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零售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
” 。
四大能力支撑苏宁零售核心竞争力:“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这是零售业几千年没有改变的,未来也不会改变。
”张近东表示,苏宁的产业布局是围绕零售行业的核心需求展开的,目的是打造苏宁在零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在张近东看来,苏宁之所以能够把零售做强,在于具备四大能力。
首先是商店。
好的店铺能够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
苏宁店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无需赘述,始终代表着中国连锁经营的最高水平。
第二是物流。
物流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
大物流还包括售后服务。
苏宁通过自建物流体系、不断提升物流自动化能力,始终走在消费者物流满意度前列。
第三是技术。
技术日益影响零售业的运营。
苏宁一直非常重视技术投入。
今年,独立的苏宁科技集团正在不断投入精力发展智慧零售。
第四是资本。
零售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只有流动性好、周转快,业务才能稳定、扩大。
苏宁金融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苏宁的消费者和平台商户,让他们获得透明、规范的金融服务,促进苏宁更好的发展。
这四大能力如今已经为苏宁构筑了坚固的护城河,不断为其零售主业的拓展提供新的动力。
由于其地产布局和强大的盟友关系,苏宁能够快速找到各个门店最合适的地址,这是线下运营的基础。
物流和金融能力的提升带来了苏宁零售生态圈的成长;技术能力是苏宁大力布局智慧零售的基础。
随着苏宁网店的批量上线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深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再只是人们嘴上说说而已,而是在苏宁生态圈中实际运行的技术保障;至于投资,则直接构建苏宁与生态链的关系。
作为关联企业互动的桥梁,通过资本的纽带,苏宁迅速获得了跨界发展的能力。
生鲜、百货、便利店正在成为苏宁新的增长点,而苏宁投资易果生鲜、领家等新零售企业,不仅为苏宁服务,也正在成为行业独角兽。
未来苏宁的平台上还会涌现出更多的百亿级企业。
投资文化、体育,拓展苏宁零售的未来 还有一些看似外围的布局,但苏宁相信它们会支持未来自身的发展,包括文化和体育。
苏宁在体育方面的布局非常强大。
不仅拥有国际米兰、江苏苏宁两大国内外顶级足球俱乐部,还拥有多项国际赛事版权、体育全媒体平台PPTV、无人体育用品商店、线下体育彩票销售点等。
等待。
赛场上,苏宁体育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江苏苏宁今年涌现出足球新星黄紫昌、苏宁U19夺得足协杯冠军、国际米兰时隔六年重回欧冠……苏宁对体育产业的投入正反哺着体育产业的崛起。
主打零售业务的江苏苏宁队贴吧里经常有球迷评论:“如果苏宁赢了这场比赛,我们都去苏宁买电饭锅吧!”这是因为苏宁足球队给球迷带来了快乐!对于为何要跨界文化、体育等看似与零售无关的行业,张近东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大家电时代,苏宁与消费者的接触可能是几年一次。
在数字3C时代,这种频率可能会增加到一年一次,生鲜食品与消费者接触的频率可能是几周或几天,但还有一类产品与消费者的接触更紧密,那就是。
是文化产品,是碎片化的,消费者随时随地可能需要,所以苏宁正在加大布局,更重要的是,体育和一些文化产品代表着向上的力量和阳光的感觉,这与苏宁长期以来的企业文化非常吻合。
如果它们的定位相互匹配,就会更容易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
”同心、多维的苏宁:主业上永远只有一家公司有护城河,这往往意味着更长——从家电卖场到电商,长期发展和更好的市场表现。
苏宁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典范代表,不断打造自己的护城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苏宁曾经合作的很多品牌都已经没落,比如相机领域的柯达,手机领域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但苏宁一次又一次赢得了转型的胜利。
就连苏宁昔日的学习伙伴沃尔玛也表示,要做“美国的苏宁”,毕竟全球像苏宁这样线上线下销售额各占50%的零售企业少之又少。
如此优秀的双线整合能力,正是苏宁长期聚焦主业,通过多种布局巩固主业发展成果。
硕果累累。
正如张近东所说:“无论苏宁未来的布局如何拓展,零售永远是1,这个1之后其他一切都将是0。
通过增加0,苏宁零售的整体资源实力和行业竞争力可以翻倍”这将是苏宁长期坚持、始终坚持的聚焦零售、同心多维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