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没有了华为的大腿,寒武纪还能突飞猛进吗?

时间:2024-05-22 14:18:30 科技赋能

电影《英雄本色》中,马哥有句经典台词,“我三年倒霉了,我只是想等一个机会,我想喘口气,并不是为了证明我是”我只是想告诉别人,我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不算什么。

真正的国王,是能够将失去的东西拿回来的人。

虽然这个比喻有点牵强、不伦不类,因为寒武纪即将失去华为的大腿,但失去了华为的大腿,显然寒武纪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护城河。

10月10日,第三届HUAWEI CONNECT(华为全联接大会)如期而至,并迅速成为各大科技媒体和科技新闻网站的头版头条。

正如外界所期待的那样,华为在AI芯片方面的发力依然快如闪电,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的AI芯片Ascend和主打终端低功耗的Ascend AI芯片。

没想到,这与寒武纪一直向华为提供AI芯片的终端AI处理器IP和云智能芯片不谋而合。

这导致外界舆论指出华为有意抛弃昔日的合作伙伴。

虽然该消息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华为强调“全面采用自研架构”已经证实了该消息的准确性。

身处豪门的寒武纪,人工智能依然热火朝天,已经成为现在乃至未来一个有市场价值和潜力的产业。

然而,随着AI环境的复杂和混乱,没有完整的行业标准和体系,对AI的理解和本质更是无知。

他们认为只要从事AI相关的工作或者打着AI的旗号,就被认为是AI。

这直接导致投资者变得越来越谨慎,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失去信心。

更严重的是,真正有潜力、有能力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却面临着资金短缺、发展困难的困境。

AI市场也面临着第一个泡沫期已经到来,这从深鉴科技将自己卖给芯片巨头赛灵思就可以看出。

与这些AI初创公司不同,寒武纪似乎生来就拥有富裕家庭的幸运。

2007年成立的“寒武纪”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产业摇篮”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5岁,但大多在芯片设计开发、人工智能领域工作多年。

其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在中国计算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时就已横扫各大顶级学术会议。

年末,寒武纪发布了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1A处理器(Cambricon-1A)。

针对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驾驶等各类终端设备,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上,迅速成功入选十五项“世界领先互联网科技成果”奖项。

至此,寒武纪好运接连不断,吸引了国投、阿里巴巴、联想等多家投资方的1亿美元A轮融资,全球首家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创业公司正式登场。

更幸运的是,成立仅一年的寒武纪在完成A轮融资后,很快就获得了华为的亿元订单。

要知道,这样的运气对于AI初创公司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比如,笔者见过一家知名的AI创业公司,成立两年来都没有实现盈利,最近才接到订单。

失去了最大的护城河,我们不得不承认,寒武纪的快速进步得益于华为的强力信用背书。

季军很快就从众多国内研发AI芯片的公司中脱颖而出。

也正是依靠华为的强力背书,让寒武纪迅速成为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初创公司。

正如外界唱衰寒武纪一样,如果华为只使用自研AI芯片,放弃与寒武纪的合作,那么对寒武纪的打击和威胁将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传闻“华为使用寒武纪的IP,对寒武纪的推广效果越大,对寒武纪的副作用就越大。

”虽然无法获得华为在寒武纪营收的准确比例,但我们可以得到从搭载寒武纪IP的麒麟芯片就可以窥见一斑,据业内人士透露,仅与华为合作的麒麟芯片出货量就已超过1万颗,几乎是目前安全智能芯片市场总量的两倍。

华为采用自研芯片,切断与寒武纪的合作,将彻底淘汰寒武纪进军终端市场的道路,再加上失去华为的强力背书,也将给寒武纪造成重大损失。

有了终端的隔离,寒武纪在云市场显得得心应手得多,此前它已经接到了杭州一家智慧城市项目公司价值逾千万元的云芯片订单。

此外,寒武纪的技术服务项目还深入到软件层面。

尽管如此,寒武纪仍然面临着危机。

作为全球最大的AI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率先发现GPU适合人工智能之后,迅速加速发展。

佩斯进军自动驾驶市场,与特斯拉、沃尔沃等汽车公司合作,不少公司借助NVIDIA的DGX-1,实现了与硬件、深度学习软件和开发工具的全面集成。

NVIDIA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AI芯片制造商。

因此,寒武纪如何应对英伟达的挑战,是现在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