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持续火爆。
国内外厂商联手推出新产品。
苹果Healthkit和谷歌fit健康平台也应运而生。
但产品创意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
就像智能手机市场随着iPhone的后起之秀,可穿戴市场是否会再次由iWatch主导?敬请关注OFweek电子工程网7月29日主办的在线研讨会《人体传感器网络与可穿戴设备》。
会议将结合“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医疗健康”等行业热点,详细讲解该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
记得四年前,小米凭借“低价”和“高性价比”的双刃彻底颠覆了整个手机市场。
近日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手环又被看到挥舞着“价格屠刀”,没错,它只要79元。
我们先来看看雷军发布会上介绍的小米手环的特点: 1、无需输入密码即可解锁手机; 2.健康睡眠监测、无痛闹钟唤醒功能; 3、30天超长待机; 4. IP67防水设计,洗澡时无需取下; 5、价格:79元。
小米手环的功能提炼出来后,亮点其实只有两点:第一点和第五点。
市场上几百甚至上千元的价格无疑让手环有了一种高端的光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所以当雷军提到小米手环的白菜价时,发布会感觉就像被抛到了空中。
一颗炸弹。
13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手镯了。
如此便宜的价格定位,消费者似乎没有理由去选择其他产品。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小米用低价戳破了手环市场巨大的利润泡沫,彻底让产品回归本来面目。
在小米发布会之前,有媒体记者透露,目前手环组件(处理器、3轴传感器、电源芯片、电池、封装和外设……)的含税价格为46.2元。
虽然零部件的成本不等于手环的最终成本,但它几乎暴露了手环的底牌。
因此,即使小米将产品定价为59元或69元,也可能仍然有利可图。
是鲨鱼吗?小米手环的出现,让行业内不少小厂商心生畏惧,朋友圈里充斥着悲痛:智能手环的末日即将来临。
甚至有人将其比作手链领域的“鲨鱼”。
让大家害怕的其实是小米这把“价格屠刀”,但小米会利用价格优势碾压智能手环创业者吗?在笔者看来,79元或许可以让屌丝有更多逆袭、变高的机会。
智能硬件有机会,但带来颠覆的永远不是价格。
如果它不能给用户或同行带来新的价值,那么它仍然是无用的。
如果你想在手腕上掀起一场革命,你至少必须做好几件事: 1、产品的新功能。
国内手环市场有上百家企业,几乎是智能硬件最热门的领域。
同质化几乎成为腕带的最大弊端。
最受欢迎的功能无非就是计步+睡眠监测。
小米至今仍未摆脱这个魔咒,尽管小米的超长待机和防水功能其实已有先例。
事实上,所有主要监测运动情况的手环根本无法解决用户的问题。
喜欢运动的人,不戴手环依然会运动。
对于不喜欢运动的人来说,一个只能告诉他们今天锻炼了多少的手环并不能让他们对运动产生兴趣。
小米在这方面没有创新,其他手环也没有。
2、是否摆脱手机作为配件的角色。
在这场软硬件结合的革命中,手机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
手机不仅是线上到线下的连接点,也成为各大智能消费终端的连接点。
点的另一边连接着无数的智能终端形态。
:手环、体重秤、水瓶,甚至必须配备iPhone的车载平台CarPlay。
智能手机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
各大硬件终端都扮演着手机配件的角色。
小米手环只是小米手机在其日益丰富的业务版图中添加的一个高端外设。
如果不能先吞下智能手机,那小米为何能在手环领域扮演“鲨鱼”的角色呢?这是一条鲶鱼。
小米只是腕带领域的一条鲶鱼。
因为唯一的功能亮点就是上面提到的“手机解锁”功能。
虽然用户要考虑是用手环在10米外解锁手机好还是用米钥匙解锁好,但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开辟了身份ID的新功能市场。
手环作为个人身份证,用于识别佩戴者身份,赋予其更多的应用场景。
迪士尼之前推出的MagicBand也有类似的功能。
它将个人资金信息、银行卡、信用卡等信息进行绑定,使整个体验过程个性化、流畅。
从小米目前布局的手机、电视、音响等产品可以看出,其正在憋着发展智能家居的大招。
这意味着带有ID功能的手环采用了人体动作感应识别技术,这很可能是小米发展的第一步。
整个智能家居网络的钥匙或远程控制。
网络经济的规律告诉我们:网络节点越多,价值就越大。
显然,控制手机密码的智能手环要发挥主导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