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AI入侵!未来十年智能手机格局将被改写

时间:2024-05-22 14:10:10 科技赋能

文章| Kiva 2020人工智能在产学研三界迎来了第一波热潮。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020年人工智能将迎来终端侧的技术实现和业务化,进入普罗大众的视野和生活。

在终端智能化领域,手机作为日常陪伴用户时间最长的消费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争夺AI市场的重要战场。

与此同时,AI在手机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洗牌机遇。

1、手机行业进入AI竞争时代。

2009年,苹果推出智能手机iPhone 3G。

从此,将手机行业推入了智能手机发展的新时代,苹果也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产品。

近十年来,手机厂商在硬件配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在四大方面:拍照像素,是否是双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是否是全屏显示;和身体素质。

不过,这些传统竞技项目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尤其是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企业,展开了一场“你唱我就出现”的追逐战。

没有人落后太远。

这些传统比赛,技术门槛并不高。

场上的竞争已经结束。

回顾2017年手机行业的发展,AI技术已经逐渐开始在终端设备上落地。

手机作为用户“形影不离”的伙伴,成为人们接触AI技术的最佳产品。

当AI技术首次引入手机时,AI芯片就是第一个Logo。

(华为旗舰Mate 10搭载AI芯片麒麟)年内,各大厂商齐聚发布人工智能芯片及搭载AI芯片的手机:9月,华为推出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计算单元NPU的芯片麒麟;同月,苹果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A11 Bionic,以及三款基于A11 Bionic的手机; 10月,华为发布基于麒麟的年度旗舰Mate 10系列手机; 12月底,华为荣耀还推出了基于麒麟AI芯片的荣耀旗舰V10;此外,今年发布的谷歌Pixel 2系列和三星S8两款手机也都具备相应的AI功能。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手机市场迎来了新一波高潮。

3月份,各家手机厂商都在利用AI这个新卖点展开角逐。

3月19日,vivo推出vivo,至此,国内四大手机巨头纷纷推出2018年具备AI功能的旗舰手机。

由此可见,手机市场的竞争真正进入了AI竞争时代。

2、AI让手机实现全面智能化。

AI技术的引入给手机带来了哪些变化,用户将如何体验这些功能?首先,手机运行速度会更快。

AI芯片的集成以及5G网络的引入将使手机运行速度更快。

苹果A11、华为麒麟、高通骁龙等AI计算芯片将使手机速度更快。

整体运行速度和响应时间更快,不会出现机器卡顿之类的尴尬情况,这一点对于用户在手游体验上会更加明显。

其次,AI技术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的体验。

例如,可以在手机中引入更智能的语音助手,让用户无需手动输入,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命令来执行唤醒手机、调动应用程序或进行信息查询等各种操作。

例如,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三星的语音助手Bixby、华为的语音助手小E都可以在关闭屏幕的情况下唤醒、自定义四个字母的唤醒词、执行翻译以及完成设置闹钟等多项任务,刷微博、打车。

,小米也刚刚将小爱同学集成到了自己的手机产品中。

语音助手的推出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智能手机的用户门槛。

此外,更加智能的AI语音助手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了用户在“越来越懂你”的情况下使用手机的粘性。

在人机交互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使人机交互从沉浸式向多元化演变。

传统手机与PC类似,采用手动打字操作。

除了语音交互之外,AI技术还带来了更多的人机交互方式,比如指纹解锁、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更加个性化的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将使手机更加私密、安全。

比如苹果在iPhonex上加入了FaceID进行人脸解锁、华为的指纹识别、指关节手势操作、vivo的屏下指纹识别等。

除了通讯功能外,图像采集和处理能力一直是智能手机的关键功能之一。

AI技术的引入也将使拍照变得更智能、更简单,让手机真正成为“傻瓜相机”。

降低了对用户摄影技术的要求。

例如,华为新机P20采用了3兆像素的徕卡三镜头。

在AI芯片麒麟的加持下,可以实现4D预测对焦追踪、3倍光学变焦、防抖等功能。

目前,手机厂商除了基本的拍照功能外,也顺应市场方向,加入了美化功能。

AI技术也让图像处理软件变得更加强大。

特效、滤镜、图像风格转换等功能也在优化中。

由于计算速度的提高,手机对这些图片的处理速度将降低到1秒以内。

同时,AI的引入也使得手机能够智能识别拍照场景。

例如华为Mate10可以智能识别十余种拍照场景。

此外,AI技术的引入也拓展了手机的功能边界。

手机不仅可以完成打电话、拍照、玩游戏、上网等基本功能,还可以进行实时翻译,充当翻译者。

例如三星S9、华为Mate10可以实现语音、文本、图片翻译功能。

华为Mate10还支持离线翻译。

同时,手机之间的信息传输也更加便捷。

例如,Huawei Share功能可以实现手机直连配对以及高速文件传输。

未来,AI技术的应用将为手机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3、三大AI实力考验手机玩家(IDC今年2月发布的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

据IDC今年2月发布的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报告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接近60%。

%由三星、苹果、华为、OPPO、小米占据。

在中国国内市场,排名变为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

前五名占据约75%的市场份额。

当手机行业进入AI竞争新时代,这些领军企业为何要立足?今年以来,手机市场逐渐进入AI竞争时代。

在这场竞争中,AI技术能力成为竞争的关键,而技术能力的背后是手机厂商各家实力的竞争。

玩家想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足,硬件能力、软件能力和应用生态建设是最重要的。

1、硬件能力建设 手机作为硬件产品,竞争的核心是硬件,这将成为未来手机厂商竞争的一大焦点,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芯片能力。

拍照、翻译、语音识别等AI功能之所以成为手机厂商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它们能够运行得更快,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因此,硬件能力的建设将成为AI竞争时代手机厂商的一大重点。

目前,手机行业三巨头华为拥有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麒麟,该芯片拥有独立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

苹果还有配备生物神经网络引擎的芯片A11。

三星在芯片研发方面起步较晚,但也曾公开承认正在研发AI芯片。

OPPO、vivo、小米等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其芯片均依赖芯片巨头高通。

新推出的OPPO R15和vivo x21都采用了Snapdragon芯片,小米的MIX 2S也成为了Snapdragon芯片。

是国内首款机型,Snapdragon集成了可进行AI计算的Hexagon DSP模块。

2、软件能力建设 除了硬件能力外,软件能力建设也将成为考核手机厂商的另一个关键内容。

在软件能力方面,AI系统和应用场景的建设非常重要。

在系统方面,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增强智能机器的交互性和友好性,赋予系统更强的感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主动服务能力。

在应用场景方面,AI技术将使手机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自动调用匹配的应用程序,并了解特定应用程序的硬件使用模式,从而更好地协调电量分配方式,延长电池寿命。

另外,手机厂商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也很重要,比如开发拍照、翻译的软件。

在软件建设方面,苹果也有自己的Safari浏览器、iBooks阅读器、股市、天气等软件配置,华为在软件方面也有不少实力。

它不仅拥有自己的音乐、视频、浏览器、输入法等基础软件,还拥有语音助手、云服务、钱包、智能遥控器、驾驶模式等众多丰富的场景化软件。

服务方面,Mate 10搭载微软定制的AI驱动语音翻译系统,通过NPU加速可实现实时文本交互翻译和图像识别翻译,比传统翻译快%,可支持50种语言。

目前看来,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各家公司都在注重在软件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应用。

软件开发思路和能力因此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集成人工智能功能的应用软件。

3、应用生态建设 应用生态的建设也将成为新竞争时代考验手机厂商的又一课题。

本质上,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而该算法的应用需要大数据的支持。

目前,不同场景、不同应用的数据分散在不同领域。

例如,网络运营商持有用户的流量数据,电商平台持有用户的购买偏好数据。

因此,手机作为集用户“万物所爱”为一体的终端设备,应在AI技术发展方面加强多元化生态建设,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AI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多体验,这也是市场的要求。

苹果CEO库克曾提出苹果共??建“AR与AI”的前景。

通过近乎疯狂的收购,苹果已经容纳了 45 家与 AI 相关的初创公司。

与此同时,ARKit开发平台也吸引了大量开发者涌入。

在它的生态系统中,你可以在苹果的APP store中看到苹果生态系统中的这些玩家。

而华为则显得更加谨慎。

为了配合其自研NPU,面向第三方开发者推出了HiAI平台(全称HiAI移动计算平台),让开发者更容易编写AI应用。

它吸引了许多第三方应用程序。

对接HiAI平台,如快手、抖音、京东、美团等。

三星以Bixby为入口,构建语音、视觉、提醒、主页等AI应用生态。

目前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比较分散,生态建设不完善。

4、未来十年谁能坐上榜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波AI浪潮下,手机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然而,哪里有挑战,哪里就隐藏着机遇。

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手机行业将上演洗牌。

但从目前手机行业的AI竞争才刚刚开始来看,未来十年的竞争将是一场长跑,胜负暂时难以定论。

不过,由于这一波AI竞争是技术驱动的变革,虽然很难分出胜负,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未来十年的赢家一定是结合软件能力、硬件能力、生态建设的玩家。

毕竟手机是集技术、资源、服务于一体、距离用户最近的终端设备。

只有拥有更完善的生态系统、更全面的产业链覆盖的手机厂商,才会在这场长跑中拥有更强的动力和耐力。

在竞争中中国也更具优势。

不过,虽然胜者尚未确定,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当前手机行业的一些趋势。

综上所述,手机不再只是“手机”。

随着手机行业的发展,手机不断集成摄像头、扬声器、电脑、翻译机等设备功能,并被附加更多的功能。

同时,手机市场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而是集产品、技术、能力、服务和生态建设于一体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就此而言,苹果、华为、三星等大玩家相对于Android阵营的OPPO、vivo、小米等玩家更具竞争优势。

尤其是苹果、华为不仅拥有基于AI芯片的核心硬件支撑,而且还拥有基于AI芯片的核心硬件支撑。

还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平台的建设建立了平台和阵营,从产业链辐射出来的生态链也变得更加规模化、强大化。

在AI技术驱动整个科技行业发展的当下,这可以说是令人信服的。

无论未来十年手机行业会是什么样子,有一点是确定的。

只有打造更加强大、有软件、硬件、生态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竞争的赢家。

结论:AI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在经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之后,人工智能技术现在正进入落地应用的关键时期。

手机作为陪伴用户时间最长、单品出货量最大的终端设备,成为AI技术的最佳落地场景。

由此,手机行业被带入了一个新的竞争时代——AI竞争时代。

本次大赛在年初初具规模,迎来年初第一波小高潮。

目前,华为、苹果、三星、OPPO、vivo、小米等厂商都在积极应对这场AI竞争。

在AI布局方面,华为和苹果凭借实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走在了前列,整个AI生态的构建也更加完整和稳定。

目前还很难确定哪个品牌将成为未来十年手机市场的赢家,但最终的趋势已经出现。

即只有在产品、技术、能力、服务、生态建设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力的企业才能赢得市场。

只有在这场人工智能长跑中拥有更多的动力和耐力,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这场手机行业的AI竞争将对手机厂商进行方方面面的考验,但实际上不仅仅是手机厂商。

其背后考验的是包括材料、硬件、解决方案、服务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玩家。

十年也许不准确,但这场比赛无疑是一场马拉松,而这场人工智能马拉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