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服装上市公司上半年年报显示,整体业绩正在逐步复苏。
据了解,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加强产品研发密切相关。
智能化已成为服装发展的趋势。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
记者在服装名城福建省石狮市看到,一些服装企业已经开始引入智能可穿戴技术,尝试生产智能可穿戴服装。
一些企业和产业资本甚至开始进入“智能可穿戴”技术领域,与当地传统服装融合。
企业互联互通,探索投资机会。
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模型展示了用于运动检测的可穿戴智能服装。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时尚产业急需构建新流通、新零售模式。
未来,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智能服装将成为时代趋势。
迎来智能服装时代 “这些产品迎合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销量不错。
”金利莱斯是福建石狮一家传统服装加工销售公司。
今年年初,公司引入智能穿戴技术,开发了多种具有卫星定位、变色、发光功能的智能穿戴时装。
5月初,公司首条智能穿戴服装生产线上线。
相关服装产品进入市场后,大受欢迎。
据了解,作为全国服装行业知名的生产基地,福建泉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进智能化生产线。
森科智能原本是石狮当地一家为服装行业生产机器人产品的公司。
去年年初,公司果断进军可穿戴技术研发领域,开发了多种服装智能可穿戴技术。
先后获得20余项技术专利。
智能服装也称为智能功能服装。
它具有传统服装无法实现的某些科技功能。
使用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
例如,森科智能公司将自主研发的“软屏”产品植入到衣服中,使其能够自动变色、呈现多种光纹,满足当今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七匹狼今年也不断调整产品研发模式。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努力加强产品与品牌内涵的结合,不断提高产品性价比,增强“产品力”。
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方面,报喜鸟无疑领先于服装企业。
他们开创性创建了“云亿互联”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
这个平台是基于智能制造云工厂而“私有”的。
“翔定制云平台”和“大数据云平台”是两个翅膀,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连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动销售管理,以销定产,实现无缝对接生产与营销之间的联系。
据石狮纺织服装商会统计,三年前,进入智能服装领域的石狮服装企业不足10家;如今,仅该市年产值领先的服装企业就有38家开发并销售相应的智能可穿戴服装。
服装行业的下一个“蓝海”,中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是全球快速增长的服装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服装行业面临着诸多弊端。
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据了解,对于服装行业来说,目前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大:一是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逐渐消退,传统政策效应持续减弱;二是国内消费变化和消费升级引发供需错配,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三是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新一轮技术变革对行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行业竞争格局重塑,竞争持续加剧。
今年被称为智能服装元年。
智能制造是我国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迈向纺织强国的必由之路。
“智能服装”新领域未来将是千亿甚至万亿的蓝海市场。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利郎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延续“提品质不提价”的策略,在设计、产品工艺和材料上继续发力。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功能的智能服装,解决某一用户痛点,是智能服装的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并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替代部分劳动力,而是将“智能”融入到企业订单、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打造柔性供应链,运用供给侧理念结构性改革,运用智能制造方式,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与传统服装相比,这些智能服装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可提高一倍以上。
”金利莱斯相关负责人表示。
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了解,当前,我国服装产业正处于增速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变的关键战略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既要客观面对行业发展模式的动态转变,又要加快打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然而,智能服装与传统服装不同。
它是一种跨界产品,需要融合科技、电子、通信、互联网、医学、材料科学、纺织技术、服装设计、服装制造等行业技术。
它不仅仅是生产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智能服装应该属于高科技新兴产业。
业内人士提出,智能工厂整体规划应借鉴先行者的失败经验,规避投资风险;在顶层设计上,要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用于我们整体市场和信息的规划和布局。
我们还应该借鉴跨行业的整合经验,努力占据行业领先者的地位;同时,要避免急功近利,不能完全依赖供应商,必须打造自己的IT实力。
面对石狮企业进军智能穿戴领域的这一新趋势,今年以来,石狮市政府、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纺织服装产业联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投入更多资金1万元以上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可穿戴设备投入。
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加快市场推广。
专家还指出,创新驱动是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行业和企业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优化成本结构,通过技术创新、文化创意、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等推动创新。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通过创新突破,形成新的制造范式和产业业态,从而实现服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的全面协调发展,打造服装的竞争优势。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