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用手一挥,一个虚拟屏幕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然而,大多数令人着迷的“空对空作战”都只是艺术渲染而不是创新成果的实施。
不过,一些人希望华为新披露的一项专利申请能够将电影中的高科技带入现实生活。
华为的专利描述了一种用户与智能设备交互的新方式。
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智能手表中,用户无需实际接触手表并使用手势控制即可与其进行交互。
不过,正如预期的那样,华为并没有在2月26日至3月1日持续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智能手表产品。
这项专利技术何时以及是否会转化为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
华为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的专利名称为:可穿戴设备及手势动作输入方法。
从专利文件来看,华为似乎想为其智能手表开发一种新的输入方式,这将解决用户与智能手表交互的问题。
痛点。
该技术可以将超声波或红外信号投射到设备外部,这意味着用户的书写区域可以突破智能手表显示屏并在手背上打字。
一旦用户将手指向液位传感器,就会显示信息。
由于传感器可以向四个方向投射,用户最终可以通过在空中画手势来控制手表。
去年愚人节,支付宝发布的“如影”项目视频中展示的输入法与华为此次公布的专利“一模一样”。
然而,人们认为这是一个愚人节玩笑,因为它在技术上很难实现。
华为专利的公布,让消费者对它搭载在华为智能手表上充满期待。
华为另一项与智能手表相关的专利是将智能手表的边框分为8个区域。
不同的组合实现不同的功能。
这样的设计可以丰富控制方式,而无需在智能手表上增加更多的物理按钮。
。
而且,华为同时开发的一项技术,让华为智能手表无论使用何种材质,都可以实现这种控制方式。
看来华为已经准备好为智能手表添加更丰富的控制功能了。
鉴于华为的产品化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如果能够将科技成果加载到智能手表等产品上,势必会改变以往可穿戴产品的使用方式。
构建的使用逻辑让智能穿戴产品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
不过,截至发稿,华为尚未对这些新专利的细节及其实施计划进行回应。
通信行业专家白松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虽然空对空操作将成为智能穿戴厂商的新风口,但专利毕竟只是一个文件,并不意味着该技术就一定会成功。
”能否转化为成果或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最终还取决于专利持有者的规划和态度。
“经历了疯狂的增长之后,可穿戴设备似乎已经进入了增长的低谷。
尤其是手环、手表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变得毫无用处,似乎只有“黑科技”才能赋予它们真正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智能。
设备。
”简单的手机扩展。
然而,可穿戴设备非常小,扩大交互性成为最紧迫的挑战。
几年前,将应用程序从智能手表拖入智能手表或从智能手表拖出应用程序。
打开键盘进行虚拟输入仍然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现在业界已经开始致力于虚拟触摸技术的转型。
苹果最近申请的一项专利与华为的专利“用于非电子表面”有些相似。
“电子输入设备的内容创建”使类似于 Apple Pencil 的设备能够与方向传感器相结合,以便在任何表面上使用和书写。
国内初创公司一树科技2月9日通过官方微信表达了对华为参与虚拟触控技术研究的支持:“这是个好消息,欢迎新的华为同志。
这种说法并不虚伪,国内专注于虚拟触控的企业很少。
在虚拟触控技术领域,华为是一个“后来者”,而一数科技却是一个“老手”。
创业不到三年、一数科技团队联合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虚拟触控技术已经商业化,全球首款成熟并准备量产的虚拟触控智能手表ASU Watch,相信是华为对虚拟触控技术的一次考验。
触摸技术已经证明其多年来所遵循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同时也表达了良好的意愿,相比于成立不久的易数科技,华为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财力,并且技术成果的落地可能比易数科技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虚拟触控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必须对智能手表在定位和功能上的尴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使得厂商极力推动产品更新。
渐渐失去了兴趣。
自2017年以来,华为多次在MWC上发布搭载前沿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然而今年最新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却缺席,这不禁让人好奇华为何时会推出搭载“黑科技”的可穿戴设备。
我们更加期待这款产品。
白松表示:“事实上,可穿戴设备有非常丰富的使用场景,目前的发展瓶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无法解决功能、交互方式、使用寿命等问题。
虽然很多技术已经通过实验得到验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跨过量产和商业化的门槛才能实现成果,华为虚拟触控技术的商业化之路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