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渔阳7月5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百度和阿里巴巴当天戏剧性地宣布布局智能语音门户。
一时间,整个互联网圈都在谈论百度和阿里巴巴语音门户的进展。
作为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互联网生态。
说到百度、阿里巴巴,怎么能不提腾讯呢?那么腾讯及其“腾讯云”在语音门户方面的布局是怎样的呢?知东西了解到,腾讯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在进行语音技术的研究。
今年6月下旬,腾讯还推出了“腾讯云小微”智能语音开放平台。
此外,智东西还从腾讯IoT云语音云总经理毛华获得的数据显示,在“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更多进展。
此外,百度还推出了DuerOS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软/硬件开发套件、语音技术支持,并致力于语音交互入口的底层工作。
阿里巴巴直接推出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X1和语音平台AliGenie,对标亚马逊Echo及其语音平台Alexa,开发语音交互终端和应用。
BAT三大公司均已进军智能语音市场。
一场入口大战即将开始吗? BAT三大公司谁将成为中国的Alexa?让我们揭开语音入口三大巨头的布局,先从腾讯云小微背后的故事说起。
1.BAT是谁? Alexa在中国 作为整个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构建者,BAT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次,三大巨头将目光投向了语音交互入口和智能音箱。
一场新的传送门争夺战或许由此展开。
唯一的区别在于三个公司的布局层次和方向。
可以看到,百度推出的DuerOS开放平台提供了一整套软硬件开发服务和技术支持,还可以接入Alexa等其他语音服务平台。
位于语音交互入口布局的底部;阿里的天猫精灵X1和AliGenie语音系统更多的是开发语音交互的终端和应用。
“腾讯云小微”更像是亚马逊的语音平台Alexa,拥有智能硬件平台、技能平台和服务机器人平台,提供整套的语音接入和平台内容和服务。
相比之下,百度的DuerOS更加底层,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是技术支持而不是内容和应用。
百度是一家以科技起家的公司。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尝试打造了很多应用和内容,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即将到来的AI时代,百度再次将自己定位为技术提供商,这无疑是百度扬长避短的体现。
目前阿里巴巴AliGenie最大的特色就是购物。
它的音箱可以与电商平台对接,实现更好的融合,从而在掌握大量的用户购物数据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精准的推荐。
从阿里音箱和AliGenie可以看出,阿里的努力更侧重于特定场景的终端和应用。
但Ali AliGenie刚刚推出。
虽然开发者可以在AliGenie上开发应用程序,但其系统尚未开放。
腾讯云的“小微”重点在百度和阿里巴巴之间。
它要做的是一个云服务的开放平台。
小微企业拥有硬件开放平台、技能开放平台、服务机器人平台三大开放平台。
它只提供云平台和云服务,不生产硬件。
其他硬件可以接入小微企业,获得语音交互能力。
能力。
“小微企业”的另一大特点是内容和服务资源丰富。
腾讯在音乐、阅读、视频、新闻、动漫等泛娱乐领域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小微业务。
去腾讯本身在社交和用户体验方面更强,说明在内容方面会更加出色。
总体来看,BAT三大公司虽然都有语音交互入口,业务也有所重叠,但各自主攻的核心还是各有侧重。
百度聚焦底层,扮演技术提供商的角色;阿里巴巴打造硬件,主攻终端和应用;而腾讯则聚焦云平台,依托丰富的内容资源和社交优势,打造内容和服务的生态圈。
在谈到BAT之间的纠纷和竞争时,毛华还表示,小微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在一些方面进行合作,比如整合京东的购物平台和天猫。
当然,小企业也可以向他们开放自己的能力。
虽然京东本身也在做音箱,但合作还是可以的。
多元化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不存在冲突。
2、“小微”三大开放平台提供全套服务。
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是“小微”呢?简单来说,小微是一个语音开放系统,拥有三个开放平台:硬件开放平台、技能开放平台、服务机器人平台。
在硬件平台方面,对接小微企业的硬件厂商可以将腾讯的SDK集成到自己的硬件中,然后与小微企业对接。
具体地,硬件设备的麦克风将拾取的声音传输至SDK,再发送至腾讯云。
经过云端处理后,反馈结构化文本,然后硬件设备将其转换为输出。
3天左右即可实现设备接入。
目前,小型企业仅支持 Android 和 Linux 操作系统。
此外,还需要硬件厂商的配合,根据小企业反馈的结构化数据来优化硬件。
此外,小微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比如汽车产品、智能音箱、机顶盒、机器人、家居产品等都可以连接到小微,变得智能化。
还有更多有趣的方式可以将镜子连接到小微,让它们变得更聪明。
成为“智能魔镜”。
在技??能开放平台方面,小微企业主要提供内容和服务。
目前内容主要来自腾讯内部。
毕竟,腾讯在内容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比如持有最多的音乐版权和丰富的视频资源。
再加上腾讯文学、动漫等资源,你可以听音乐、学英语、听新闻。
、有声读物、甚至微信小程序未来都可以接入小微技能平台。
据了解,小微企业拥有数十种内容资源,可覆盖用户日常需求的80%-90%。
服务包括日常消费和家居控制。
在消费服务方面,腾讯投资了多家公司,将其服务接入小微企业,如滴滴、58同城、美团等,未来还将把京东的购物融入小微企业的技能中。
微型企业。
。
至于家居控制,QQ IoT本身就有一些设备可以被小微直接控制。
此外,腾讯还与艾拉物联、机智云等物联网平台合作,将其平台与小微企业对接,实现对艾拉物联网、机智云上设备的控制。
服务方面,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接入小微企业,还有不少企业仍在申请中。
腾讯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欢迎更多内容和服务提供商接入小微企业。
在微平台上。
说到内容和服务,就不得不说到亚马逊。
它是智能音箱领域最成功的玩家,其Alexa系统拥有数以万计的连接服务。
连接性强是Amazon Alexa的一个优势,但其自身的内容资源相对较少。
与亚马逊Alexa相比,虽然小微企业在布局连接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丰富的内容资源将是一大优势。
另外,在服务机器人平台方面,腾讯云小微并不像微软小冰那样只是聊天。
小微提供的更专注于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
目前,专业机构需要客户服务能力和售后服务能力,用户也需要推荐能力。
腾讯希望为各行各业打造系统,帮助他们优化服务、节省成本。
3、“小微企业”借力腾讯六大部门。
腾讯云微商的魅力和实力是什么?这件事还要从小微的平台研发团队说起。
与百度的DuerOS和阿里巴巴的AliGenie语音平台相比,腾讯云小微有哪些优势?一些公司非常注重技术竞争。
腾讯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方面也非常强。
通过语义分析和大数据的紧密结合,误识别率也很低。
据毛华向智喜祥独家透露,小伟的技术能力是腾讯的顶尖代表,涉及腾讯内部的六个团队!这六个团队分别是QQ IoT团队、微信人工智能团队、腾讯AI Lab团队、社评团队、优图团队、腾讯音乐视频团队。
其中,QQ IoT团队搭建了微企业的整体框架,其他团队分别提供技术支持和内容资源。
例如,优图团队拥有强大的人脸识别和快递识别能力,腾讯的音乐和视频团队提供内容。
服务。
原来,小伟涉足腾讯内部六大部门。
此外,智喜喜还了解到,参与小微项目的人员有不少来自腾讯各个团队。
上述团队聚集了众多业界知名的AI人才,如微信AI负责人陈波、优图负责人黄飞跃、腾讯AI实验室负责人张彤等。
涉及这么多部门,腾讯内部如何协调?据说是这样的。
小微企业基于QQ IoT团队进行协作,由IoT团队构建框架并填充其他部门的能力。
与这么多团队合作自然会有困难,但从无到有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立了一家小公司。
这更好地体现了腾讯文化。
当腾讯内部决定做某事时,可以快速整合资源。
。
另外,腾讯已经拥有语音技术,协作对接也非常快。
4、从QQ IoT到“腾讯云小微”,“腾讯云小微”不仅撬动了腾讯内部六大部门,其发展历史还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QQ IoT,2016年智能硬件开始流行,腾讯2018年还推出了QQ IoT。
QQ IoT的初衷不是做智能硬件,而是连接家庭消费电子设备,承担平台和连接器的角色,通过手机和APP实现物联网和控制。
但由于这种互动的门槛较低,各个厂商各自独立运作,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
QQ IoT已经在这方面努力了两年多,但效果并不理想。
语音交互改变了这种状况。
腾讯还推出了基于语音交互的新云平台“小米”。
任何交互方式都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用户的懒惰问题,二是用户的效率问题。
只有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应用新的交互方式。
语音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切入点。
它不再处于物联网设备的外围,而是处于中心节点。
此外,语音交互具有较高的技术和数据门槛。
原来的家居和设备企业单独做语音交互是很难的。
腾讯在语音技术和数据方面有优势,这对腾讯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腾讯两三年前也在研究语音技术,但当时技术储备不足,没有太大进展。
随着近年来深度学习等技术的进步,腾讯的语音技术也日趋成熟。
例如,微信中“语音输入”的识别率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腾讯依托腾讯云打造了这样一个AI开放平台。
“小微”是这个开放语音平台的昵称。
QQ IoT也于2016年从原来的独立部门转移到腾讯云,并于2016年更名为腾讯物联云。
2016年推出了新的语音开放平台腾讯云小微。
小微集成了QQ IoT,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赋予了设备更多的智能。
物联网时代的设备将更加简单,不会像手机那样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
它们可能只有两个麦克风、一个WiFi模块和扬声器,但只要连接到互联网,它们就可以变得非常强大,而核心就在于云端。
。
小微位于腾讯云,可以通过云处理直接将语音、视频等能力输出到硬件。
5、“小微”语音产品曝光。
既然我们了解了“腾讯云小微”的背景和团队故事,那么基于小微平台诞生的还有哪些产品呢?小微语音开放平台于今年6月22日正式开放。
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申请小微企业准入。
腾讯方面表示,小微团队也在加大对接力度。
目前已接入小微的产品包括小Q机器人2、飞利浦电视、千见家庭语音助手等。
据了解,第一批腾讯云小微“毕业生”将包括30余款针对不同场景的智能音箱和耳机,以及20多个人形机器人。
还有汽车和家用产品,例如汽车HUD和主要电器。
预计首批智能设备将于8月底上市,如琴键智能语音设备将于8月底上市。
另外,智东西了解到,腾讯内部也有一个团队在做智能音箱,而且是MIG(移动互联网集团)自己打造的,也使用了小微的语音系统。
考虑到腾讯旗下MIG专注于新产品的研发、孵化和平台培育,其生产智能音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结论:门户之战即将爆发。
BAT在智能语音入口的布局已日渐清晰。
一方面,他们存在一定的商业冲突。
另一方面,他们也结合自身优势,差异化布局不同方向。
入口之下,纠纷和竞争将成为常态。
考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大战,腾讯依靠微信和游戏赚了很多钱,阿里巴巴依靠移动购物和支付建立了商业帝国,而百度则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机遇。
晚了一步。
所以当AI到来的时候,百度就急切地布局了AI的入口。
以史为鉴,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
面对新的语音交互入口,即使是BAT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因此,可以预见,语音入口将上演一场寻找新入口、延续现有业务、寻找新业务的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