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4月 人工智能技术历经60年,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双扭矩下重新焕发活力。
为了抢占云计算服务这一关键市场,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据智东西新闻3月29日消息,阿里云云栖大会首站在深圳拉开帷幕。
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展示了阿里云在智慧医疗、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在老对手的主战场上,阿里云点名马化腾,称厦门政务云“一毛钱中标”事件毁了云计算产业,是对市场不负责任。
活动现场,阿里云正式推出ET医疗大脑和ET工业大脑,并宣布将联手英特尔等发起天池医疗AI大赛,挑战第一季度肺癌早期诊断。
1、马化腾在深圳峰会活动上的演讲,腾讯主场,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首先评价腾讯云“1分钱”中标事件,称腾讯云对云计算市场不负责任。
胡晓明向马化腾喊话,提到腾讯云1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项目,呼吁业界尊重技术本身的价值。
“一个企业想要在一个行业取得成功并不容易,但腾讯云的行为却会毁掉这个行业。
”随后,胡晓明介绍了阿里云现有行业应用的最新进展。
在智慧交通领域,广州市宝钢市正在试点利用ET自动计算识别不平衡、溢出的高风险路口。
交叉口失衡指数下降26%,拥堵指数下降19.1%。
阿里云成为奥运会全球指定云服务商。
胡晓明提到,一些用户每年在阿里云平台的投资已经达到1亿元,这与之前预估的数百万规模相比是难以想象的。
2、聚焦医疗和工业应用 1)AI充当医生助手,准确率高达85%。
借助ET医疗大脑,阿里云宣布正式进军医疗AI领域。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训练,人工智能ET已经具备了多项医疗能力。
借助医疗大脑丰富的知识库和医疗经验,ET医疗大脑可应用于患者虚拟助手、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挖掘、新药研发等领域。
在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医师助理的作用。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现场演示了ET医疗大脑如何协助医生判断甲状腺结节。
大屏幕上投影的视频演示显示,ET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甲状腺B超图像上的结节进行圈选,并给出良恶性的判断。
数据显示,人类医生的平均准确率是60%-70%,而目前算法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5%。
此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利用ET实现了甲状腺B超的快速分析。
ET可以在胶片上圈出结节区域,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大大节省了医生的诊断时间,准确率比三级医院高21%。
肺癌诊断是医学大脑准备“攻克”的下一个目标。
在医疗大数据方面,阿里云2019年与英特尔、华大基因签署人类基因测序项目,力争2019年将单个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0元。
活动现场,英特尔执行副总裁Brianna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表示,合作平台开发了众多应用,目前已成为基因测序领域最大的应用平台。
2)收益率提升1%,创造万亿价值。
胡晓明提出“中国1%智能制造”的理念。
“如果中国制造业提高1%的良率,就意味着每年可以增加数万亿利润。
” ET工业大脑应运而生,试图为工业生产线上巨大的钢铁躯体配备智能大脑。
从现场展示案例来看,ET工业大脑已入驻徐工集团、中策橡胶、吉利汽车等制造领域大型企业。
国内大型能源巨头协鑫太阳能的切片生产车间内。
阿里云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个参数,优化光伏切片的精准流程。
协鑫一年内节省了数亿的成本,这一数字来自于良率提升1%。
ET工业大脑在协鑫工厂。
ET 工业大脑允许机器感知、传输和自我诊断问题,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的数据来优化机器输出并降低废品成本。
ET工业大脑通过廉价的传感器、智能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解决制造业的核心问题。
在实际应用层面,阿里云将标准化车间各个端口的数据传输到工业大脑,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所有相关参数进行深度学习计算,精准分析出与良率最相关的60个关键参数,并建立参数曲线以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和控制变量。
3、与Intel联手开展AI竞赛。
阿里云宣布将联合Intel、linkdoc推出天池医疗AI系列。
阿里云介绍,天池是全球最大的众智平台,汇聚了6万多名AI算法科学家,寻找早期肺癌诊断智能判断的最佳算法,让机器通过原始CT图像辅助医生诊断。
。
据悉,英特尔将为其提供为深度学习提供高效计算支持的处理器技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核心算法库和数学库,以及专门为医学图像分析而设计的深度学习框架软件。
第一赛季比赛总奖金为人民币10000元。
预计9月25日完成答辩后确定冠军队伍。
本次比赛还将有来自数十家三级医院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为本次赛事提供学术支持,保证训练数据质量,并参与在比赛日程中的关键点提供专业的医学和影像指导和判断。
。
4、结论作为国内云计算领域较早的平台之一,阿里云有足够的实力和时间在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工业物联网等垂直领域进行深耕。
相关行业的实际应用案例说明了平台的可靠性。
“阿里云平台已经商用了100多个产品,每年迭代数万次。
”阿里云高级总监李进表示。
在驱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方面,阿里云今天也正式发布了机器学习平台PAI2.0,与昨天腾讯云推出的深度学习平台DX-1颇为相似。
不过,据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敬仁透露,机器学习平台1.5版本已于今年推出。
在云计算市场和人工智能的争夺战中,时机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此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启动了代号“NASA”的内部计划,为未来20年储备核心技术。
机器学习、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智能领域被放在突出位置。
可以预见,未来阿里云的技术承载和成果输出能力将进一步放大,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战略形成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