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3D ToF人脸识别技术即将商用, vivo能否领先?

时间:2024-05-22 12:38:57 科技赋能

主流的人脸识别方式有哪些?你肯定会回答2D红外和3D结构光,但最近vivo宣布下半年将推出3D ToF,应用到vivo新品上,并量产商用。

兰厂又让你惊掉下巴了吗? 3D ToF真的碾压3D结构光吗? 2D红外人脸识别本质上是基于平面的识别。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光源照射用户脸部,通过红外摄像头拍摄图像。

然后系统将捕获的图像与预先存储的图像进行比较以进行识别。

这种识别方法侧重于分析嘴宽、鼻梁长度、眼距等明显特征。

2D红外人脸识别的局限性是准确率低、安全性不够。

因此,常用于设备解锁,而不用于登录、支付等操作。

2D与3D人脸识别结果对比小米8的红外人脸识别为2D红外人脸识别,环境适应性更好。

虽然2D红外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不高,但有时候用照片欺骗前置摄像头也挺好玩的。

因为从大厂vivo起名的3D ToF是结构光技术的“共同兄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还有一个很酷的名字。

ToF(飞行时间)本质上是一种光雷达系统。

原理是测量近红外光从发射到反射返回所需的时间,然后计算距离,最后将距离数据转换成3D图像。

其整个测量和计算过程是实时的,能够快速响应距离变化和物体移动。

与3D结构光相比,ToF深度相机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响应时间快、功耗低、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

其次,识别距离可达10米(3D结构光为5米),而vivo的ToF 3D超感知技术为3米。

距离越远意味着使用场景越多,近到拍照付费、远到3D试衣、混合现实游戏……第三,传感器尺寸更小,可以有效缩小3D摄像头模组的尺寸,获得更高的拍摄效果。

屏占比,或者说在屏幕下面看不见。

看似ToF 3D超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3D结构光,但事实并不简单。

所谓ToF 3D超传感技术,有效深度信息点高达30万个,是iPhone X结构光的10倍,但这只是部分概括。

iPhone的3D结构光理论上,结构光的点阵光斑精度不能等同于有效深度信息点。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国内不少厂商名义上声称能够实现3D相机的量产,但精度和设备小型化程度却远不如国外厂商。

”技术可用性和产品成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基本上,国内厂商仍然受到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限制。

结构光与ToF技术的比较。

总的来说,结构光在理论上可能在精度上更有优势,但在识别距离、速度、成本等方面相比ToF都有劣势,或许这两种技术在生物识别相关领域会有各自的侧重点。

,共同发展。

但我们还是要为国内厂商重压之下的创新精神喝彩。

毕竟ToF 3D技术将于下半年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