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去年的I/O大会上宣布了Android Wear 2.0,当时引起了很多关注。
不过,最近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Wear 2.0,并与LG等厂商合作推出了多款机型。
当产品的消息传出时,我们的反应变成:“哦,就是这样,没关系。
”大家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态度似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从过去一年各种智能手表的销量以及相关可穿戴设备厂商的生存状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在智能手表行业,领头羊苹果公司对于Apple Watch一直抱有耐人寻味的态度。
库克不止一次声称Apple Watch的销量非常好,但他从未透露过具体销量。
不过,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Apple Watch全年销量约为1万台,市场份额约为50%。
在销量爆发的第四季度,Apple Watch 销量突破 1 万台,为苹果提供了超过 1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万元营收占智能手表市场总营收的近80%。
看起来Apple Watch的销量和营收都非常不错,但是这些销量对得起苹果的良苦用心吗?看起来不像。
如果把这个数字与苹果铺天盖地的宣传和精力相比较,那绝对是失败的,甚至距离60分还很遥远。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我们来看看Apple Watch和Apple TV的销量对比。
作为一种产品,一个家庭可能只会购买一台Apple TV。
苹果一再强调这只是一种爱好。
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达7年。
销量已达1万台,市场份额仅20%。
然而,苹果大肆炒作的Apple Watch系列发布两年多,销量仅过万台,市场份额超过50%。
算一算,不难发现,智能手表的市场规模甚至只相当于一个电视盒子!打扰一下?并且不要忘记 Apple TV 并未在中国大陆推出。
智能手表市场似乎并没有厂商说的那么大!说了这么多,相信没有必要列出Android智能手表的销量了,Apple Watch的销量只能用疲软来形容:根据IDC给出的数据,在Apple Watch 2发布之前的Q3第一季度,Apple Watch 销量同比下降高达 70%。
如果不是第四季度新品发布+上一代的折扣,最后卖出一万块,那么智能手表的成绩单会更加难看。
在当前的可穿戴市场中,苹果控制着小市场的很大份额。
不幸的是,苹果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不打一针兴奋剂就会睡着。
其他厂商跟王子谷歌学习,一开始最活跃。
Moto已经宣布,不??会在Android Wear 2.0之后推出新的Moto产品,这也暗示着这条产品线可能会关闭。
其他厂商中,除了三星、LG等厂商每年都象征性地帮助谷歌站起来外,其他厂商似乎只触及了这个市场的表面。
华为于2016年发布了HUAWEI WATCH,目前还没有新产品消息。
索尼现在还没有Android智能手机。
手表产品有售。
. . . . .还有,经过这么多年的大力轰炸,这个年销量依然不超过万台的市场,实在是乏善可陈。
要知道,即便是在下滑严重的平板电脑市场,也只有iPad一款。
产品年销量超过10000台。
而且作者谈论的不仅仅是智能手表市场。
所有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现在似乎都是比房地产更大的泡沫。
IDC公布的Q3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情况来看,苹果仅排名第四。
Fitbit和小米这两家主要销售运动手环的厂商,占据了近40%的市场份额。
甚至这些制造商也过得很艰难,对吧?智能手环领域的大名鼎鼎的Fitbit、Pebble、Jawbone,都知道这一点吧?现在Fitbit收购了Pebble,并此后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而Jawbone则直接退出了智能手环市场。
现在还能发出声音的就只有Fitbit和华米了。
毕竟运动和健康监测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点点。
我相信,由于对即时产品的需求,未来将会有一个稳定的市场。
不过,应该和智能手表是一样的。
他们只是偶尔需要一点血,但通常都是装死。
话题又回到了智能手表。
Apple Watch 2 继去年底的销售热潮后,今年预计将出现回落。
这时,Android Wear 2.0就会登场。
能否为这个低迷的市场注入一点活力呢?灾难。
首先我们来看看Android Wear 2.0相比上一代的变化:增加了Google Assistant语音助手、Android Wear 2.0应用独立、不再需要连接手机、增加了手势操作、手写和键盘输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表盘定制。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这些变化的话,那就是:交互、UI、使用场景等方面都有了增强,但功能上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首先我们要明白,智能手表并不是任何人的刚需。
购买这些产品要么是出于装饰原因,要么是出于对它们提供的功能的幻想。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放入“有无”“相同”的产品列表中。
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更高层次的需求来购买的。
然而,根据反馈,人们似乎并没有理想地使用智能手表提供的功能,因为电池寿命短、网络连接慢、系统响应慢,而且永远找不到。
最合适的操作方式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多人仍然把智能手表当作带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普通手表来使用。
从这次新增的功能来看,这些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那么我想问,我们购买这些产品时首先追求的更高层次的体验在哪里?好像除了酷以外没什么用。
那么现在看来,这类产品最好的形式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像Withings这样的产品,在传统手表的基础上增加健康监测功能和简单的提醒功能。
它在信息提醒、运动检测、装饰功能和续航体验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可惜的是,这样的智能低价解决方案注定不会被主流厂商接受,所以吹嘘了这么多年的智能穿戴设备还是应该放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