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如果电视变成相框,你会每天打开它吗?

时间:2024-05-22 11:46:06 科技赋能

你有没有发现,你打开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生活几乎被手机占据,分开的时间也越来越稀疏。

电视就像一个黑色的框架,单独立在那里或挂在那里。

当它被人们遗忘的时候,显得格外孤独。

  这不仅是消费者的苦恼,也是电视厂商的苦恼。

如何让电视活跃起来,融入互联网时代。

改变其传统家电的姿态。

这是摆在所有传统品牌面前的最大障碍。

但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改变。

无论是显示技术的提升,还是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洗礼,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电视的跟风之争:智能化  人工智能的热潮被AlphaGo引爆后,成为了整个商业社会可怕的存在,仿佛整个互联网时代即将被人工智能时代颠覆。

大家都为之疯狂,其中不乏盲目崇拜和刻意炒作。

人们不禁疑惑,这是否是继行业热点海啸之后的又一“陪葬品”?还是技术创新遇到瓶颈后的创新“傀儡”?   电视机也追上了这波浪潮,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

简单来说,就是电视上的语音交互。

  很多消费者会认为他们只是在猜测。

毕竟“语音交互”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语音交互几乎已经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

为何成为电视黑科技版的亮点?无独有偶,最近各大电视厂商举办的春季发布会几乎都强调了自家电视的智能语音技术。

炒作“概念”还是想出新花样?   受环境干扰的影响,如当地方言、背景噪音、语速差异等,语音识别率会下降,而这些只是触及表面,只停留在“语音识别”的层面,电视识别用户的声音以及基于数据库根据用户给出的“关键词”自动搜索并播放电影片名,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很远。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对语义的理解。

例如,用户对电视说出“爱情片”、“热门动作片”、“香港导演导演的电影”、“好莱坞大片”等含糊不清的表述,电视会根据这些模糊的表述做出反应。

用户的性别、兴趣爱好、平时的点播倾向等特征进行智能分析,做出精准推荐。

这比“语音识别”高了好几个级别,因此可以称为人工智能电视。

  真正的人工智能电视应该具备自然对话、检索平台、数据增长。

通过精准成熟的智能语音控制、大屏电视显示、传感,用户可以获得更加便捷、全面的智能生活体验。

这就需要庞大的语音、语义词汇库作为后台支撑,让AI电视实现深度学习和个性化推荐。

它具有三大能力:认知、决策、反馈。

除了快速响应和执行用户命令之外,它还会帮助用户思考。

  优秀的语音识别技术只是人工智能的开始。

解决用户家庭场景中的实际问题是根本。

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和推广的推动下,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电视的自我学习、自我进化、自我升级功能将更加强大。

当智能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智能分类推荐时,它显得更聪明,更懂用户,能更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智能家居系统中最关键的枢纽。

电视重生的曙光:艺术化  虽然电视不断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互联网化,甚至可以和家里的各种电器、物联网配合。

但我们永远无法摆脱手机作为个人消费电子中心的主导地位。

大家回到家后,一般不会想到用电视来控制智能家居。

虽然几乎所有的电视厂商都在宣称智能电视的大屏、智能语音带来的便捷性和可视化,但在用户体验上,仍然不如手机方便。

  并且手机在离开家庭环境后仍然可以起到控制智能家居的作用。

比如可以用手机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用手机远程监控家里的情况,用手机设置提醒等。

这些都是智能电视无法企及的。

  但是电视作为一款家居属性很强的产品,难道就没有用了吗?最后,大家绞尽脑汁,回归到了电视家庭本身的本质。

回到家居艺术本身,我终于找到了大屏之外的另一个不可替代的属性——艺术画框。

  今年,无论是OLED产品线的LG、索尼、创维,还是量子点产品线的三星、海信、TCL,都推出了以“画框艺术”为口号的电视产品。

也就是说,电视在不打开的情况下也能成为家居装饰的点睛之笔。

  电视开始发挥电子相框的作用。

随着电视画面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展示各种摄影作品、艺术绘画、甚至动态风景图像、科幻动画时,似乎都改变了自己的身份,那种真实、瑰丽的画面成为了电视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家庭场景。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有限的家居空间提供更多可能,家电的极简设计无疑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三星的QLED电视,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电视边框和背板。

极薄的边框和整齐的背板,让整个屏幕悬浮在空中,营造出无死角的视觉体验。

解决了线缆复杂凌乱的问题,“薄屏一根线”和“一体线缆”设计,通过一根直径为1.8毫米的透明线缆将所有外部设备连接到电视。

家居装修设计可以随心所欲,品质生活触手可及。

和。

  比如创维的壁纸电视,但它的整体造型与传统平板电视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屏幕不再像传统平板电视那样有明显的边框结构。

整个屏幕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利用磁力吸附固定在墙上。

传统电视上必要的电路、接口、芯片、面板驱动电路等结构都在外部,仅通过特殊的细隐藏电缆连接到屏幕。

外观也比普通分体电视更加精致。

  比如索尼的OLED电视,电视的存在成为生活空间的延伸,毫无障碍地进入家居生活场景。

索尼OLED电视的设计元素均取自家居环境中现有的形状和图案,比如干净的面板设计,就像桌面的延伸;背后的支撑板如同相框支架一样和谐自然。

  总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与艺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两者的融合与碰撞,正在推动家居美学的新时代。

电视的存在不应该只是挂在墙上的一个“黑洞”。

它应该成为一种家居艺术,一种优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