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未来,智能穿戴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2024-05-22 11:45:29 科技赋能

听到很多朋友问我,智能手机已经很好用了,为什么还要开发可穿戴呢?我们不要着眼于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让我们先以史为鉴,再回顾过去。

查看。

大约二十年前,当时唯一的移动通讯工具是手机,其重量超过一公斤。

除了打电话外没有其他功能,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

而且这么大的体积,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的通话。

大约十年前,iPhone还没出来之前,MOTO就推出了刀片,当时非常帅气。

目前唯一看起来可靠的PDA(掌上电脑)看起来也很愚蠢。

现在回想起来,你觉得可笑吗?二十年前,居然有人带着一公斤重的砖头来打电话?十年前,人们只满足于用手机打电话,连微信都不行?而十年后,他们也一定会这么做。

有些人觉得很可笑。

21世纪10年代的人们必须随身携带一块玻璃,然后将其滑上,但他们认为这种方法相当先进?当然,目前所谓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确实让人感到焦虑——没有人能够通过简单地从智能手机上移植一些功能,或者在“伪刚性需求”上添加功能来给人们带来惊喜。

运动”和“健康”。

现在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成熟了。

随着四核、八核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十六核手机吗?随着五英寸、六英寸的发展,我们是否还要忍受七英寸的平板电脑随身携带呢?受限于电池、柔性屏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遇到了天花板,难以在便携体验上带来突破。

可穿戴设备是下一代通信设备的演变。

从手机(移动通话)→功能手机(便携通话)→智能手机(移动联网)→智能穿戴(便携联网),每一步的演进都是为了解决人们对通讯的刚性需求。

现在的语音技术似乎没什么用,即便是Siri,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

不过试想一下,如果语音命令识别足够智能,语音输入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你不觉得“低头按手上的玻璃片”的行为很愚蠢吗?体感控制、虚拟现实、柔性材料、镜头投影等技术都类似。

如果当前的体验不好,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体验也会不好。

要知道,Android 2.3还很不完整,而Android 4.0才算成熟了。

可穿戴设备真正爆发的未来即将到来,而且实现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如果你想提前体验未来可穿戴设备的美好,可以观看英剧《黑镜子》中的科技(虽然这是一部批判未来科技的英剧)。

这些功能现在看起来可能很科幻,但这就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到时候你还认为可穿戴设备不会流行吗?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可穿戴智能设备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

一种是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或手镯,另一种是戴在手腕上的手表或手镯。

一种是放置在鼻梁上方的智能眼镜。

如果我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目前我们身上的所有非电子产品都有可能发展成为智能设备。

例如,戴在头上的帽子可以在帽檐下有全息投影。

用户无需看手机即可使用导航软件或与他人交流。

因为帽子的耳朵上方有一个骨传导发声系统,所以帽子的电力来自于头顶的太阳能电池板。

再比如穿在脚上的鞋子,它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自动调节鞋内温度,并在感应到脚部压力过大时开启按摩系统。

当鞋子长时间不脱下时,通风系统可以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

当然,这些可以同时进行。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谷歌眼镜宣传视频时的震撼感觉。

科技服务生活的理念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谷歌眼镜自2016年发布以来已经两年了,期间已经升级过一次。

看过宣传视频的人一定都想尝试一下。

必要功能和可选功能我们不妨从外到内思考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以手表为例。

它的外观一定要时尚、美观。

即使戴在手上不会给人一种奢华的感觉,但至少也要有一种高档的风格。

一定不能让别人有半点“乡巴佬”的感觉,就这样。

一方面,目前在售的大多数智能手表都不符合要求。

从功能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表都被设计为智能手机的扩展和配件产品。

一般来说,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 1、消息提醒功能 消息提醒功能是智能手机的延伸,用户无需点亮手机屏幕即可查看。

未读短信、通知、未接来电等,这也是大多数带屏幕可穿戴设备的标配功能。

2、健康状态监测 毫无疑问,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中将会出现很多专注于健康状态监测的产品。

用户可以通过产品对身体的长期或短期监测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血压、心率等)。

此外,该设备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饮食建议、运动提醒等。

3.实时运动监测 实时运动监测并不是一个新功能。

早在 iPod 时代,耐克就有可以监测步数的套件。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实现这个功能的成本相当低,相信未来也是可能的。

成为标准功能。

上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智能手机。

很多没有屏幕的智能手环需要通过蓝牙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手机上。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功能呢? 1. 在拨打和接听电话时,我想象了智能手表在拨打和接听电话时会是什么样子。

这个功能看起来不太方便。

如果用蓝牙耳机打电话,为什么还要经过智能手表层呢?但如果是智能帽子、智能眼镜等,这个功能就是必须的。

2.回复消息上面提到了消息提醒功能,那么当你看完消息后知道有新消息,需要回复时,该怎么办呢?打字肯定不行,直接语音回复是个不错的选择。

3.许多公共场所法规禁止使用Google Glass进行视频录制。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个人隐私问题。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出现,让偷拍变得更加隐蔽。

由于元件尺寸的限制,这些智能设备的手机拍摄效果并不突出。

制造商会因为这些原因取消这款相机吗? 4、智能语音 智能语音绝对是可穿戴设备中的一大亮点,无论是谷歌眼镜还是最近频繁曝光的Moto都搭载了Google Now智能语音系统,直接提升了用户体验。

我们也可以期待搭载Siri的苹果产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体验。

  电池寿命也很关键。

好的功能的实现需要软件和硬件的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那么在硬件配置方面,这些可穿戴设备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些可穿戴智能设备中将配备各种传感器来收集数据。

此外,蓝牙和WiFi也可能是标准功能。

至于处理器、内存、闪存等,各厂商不会一下子急于太高的规格。

首先,高标准的硬件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寿命。

其次,放置在身上的产品与手机不同,它们产生的热量会更容易被用户感知。

可穿戴设备配备的屏幕也将非常耗电。

类似于三星的AMOLED和OLED技术的屏幕将会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关闭像素来显示黑色,而且它们在省电方面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最后要说的是电池寿命。

我们自然希望它能够持续尽可能长的时间。

我们可以在街上给手机装上电动尾巴,但我们能想象我们必须从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或头上的智能眼镜上拖着充电线吗?在操作系统的电力获取和省电措施方面,希望厂商能够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通过人体运动获取电力、太阳能等。

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还是一些昂贵的玩具? 7月22日,小米发布了智能手环。

其主要功能包括超强防水、检查运动水平、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等。

说起智能手环,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种了,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日本Moff手环通过手机APP感应人体手部动作,发出不同物品的模拟音效。

例如,孩子举起一把定尺当手枪,手环感知手部动作,通过蓝牙向APP发送指令,手机就会发出枪声;如果一个孩子拿起扫帚并将其用作吉他,手机就会产生吉他音效。

这种全新的游戏体验不仅为家长节省了玩具钱,还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四肢。

俄罗斯和阿塞拜疆联合推出的Donor Cable手环实际上是一条手环形状的数据线。

当一部手机没电时,另一部有电的手机可以通过这款手环数据线为其充电。

美式Pavlok手环并不像普通手环那样温柔地帮助你监测身体数据、记录运动数据。

相反,它会“粗暴地”使用电击来敦促你完成目标。

Pavlok手链还具有社交功能。

如果失败,您的朋友可以远程激活您手环上的“电击”功能。

此外,交友网站世纪佳缘还推出了一款“恋爱通讯神器”——Miss U手环,它具有语音留言、振动通讯和实时定位三大功能。

佩戴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实时语音对话。

当一方发送消息时,另一方会收到振动提醒。

Miss U手环还可以发送和接收对方的实时地理位置信息。

这个功能也被亲切地称为“检查”。

与售价数百元的同类产品相比,小米79元的售价可谓是良心价格。

但这也给智能穿戴设备厂商带来了一个问题:什么价格合适?这个问题对于苹果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iPhone比很多安卓旗舰店贵很多,买的人还是很多。

以苹果的能力,只要新品的价格不是太离谱,还是会有很多消费者买单的。

苹果代表生活品味的观念或许已经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高端优雅的外观设计,简单实用的功能选项,以及尽可能长的待机时间。

也许这些都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

但你还记得iPhone刚问世时很多人的惊叹吗?好的厂家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功能,而那些我们以为不需要的功能恰恰被它实现了。

(最初发布于跑宝网) 可穿戴智能设备是大家瞄准的下一个爆发点。

谷歌的智能眼镜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

三星和索尼也推出了智能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