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份预购到陆续上市,Apple Watch已经上市3个多月了,即将开售100天。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质疑:销量远不及预期、第一代产品的功能大多无用……由此引发的讨论是Apple Watch是否是一款成功的产品?苹果推出 Apple Watch 是正确的决定吗?从最近的观察来看,Apple Watch 一代现在的表现与第一代 iPhone 和第一代 iPad 一样。
在他们创造的新品类中,它看起来仍然是那么不成熟和不完美。
。
但Apple Watch的成败远非短短百天就能评判的。
对销售的质疑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苹果自推出以来从未正式披露过Apple Watch的销量。
我不知道库克是否预料到了这一点。
在去年 10 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库克指出 Apple Watch 的销量不会像 iPhone 和 iPad 那样单独公布。
这其实说明,或许从一开始,苹果就没有把Apple Watch在产品市场的规模和重要性上与iPhone、iPad放在同一水平上。
另一个层面上,媒体曝光的一些相关预订数据,其实都是所谓分析师和机构的猜测。
比如最近声称 Apple Watch 销量锐减 90% 的 SliceIntelligence,其实早在年初就已经开始预购,也是这家组织声称 Apple Watch 预订量超过 10,000 份。
因此,无论是预订数还是销售量,目前都没有定论。
我们看看离我们最近的中关村市场。
从发布之初,Apple Watch在市场上的表现并没有像每代新一代iPhone推出时的涨价浪潮那么疯狂。
这是中关村经销商朋友告诉我的印象。
。
从中关村目前几大主流渠道的数据来看,日出货量在30~40台之间。
这些渠道将收集国内授权线上渠道和香港平行进口渠道产品的现货销售。
北京各渠道累计日销量预计在3万台左右。
销售数据来自台湾。
涨价幅度从最初的~元起已经与官方价格基本持平。
香港产品甚至~元更低。
与此同时,苹果线下零售店也低调开启直销。
从这些市场的详细表现来看,确实可以看出Apple Watch的销量并不那么理想。
产品的市场表现,最怕的不是被别人称赞或抱怨,而是被遗忘。
Apple Watch推出后,人气确实在减退。
比如待机时间,以前被认为是最不靠谱的,现在其实已经不太在意了。
真正用过的人已经习惯了,而没用过的人也无心抱怨。
从我使用Apple Watch的两个月来看,沉淀下来的最大的两个需求无非是最基本的查看时间/日历/天气的需求,以及作为手机推送信息的腕带接收器。
健康应用程序和其他应用程序的使用非常频繁。
主要原因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启动速度慢,很难耐心等待。
因此,目前的Apple Watch产品本身并不完美。
结果就是用户粘性不高,这是几乎所有新型智能硬件的通病。
因此,下一代Apple Watch的定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过去几款不同类型的苹果产品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往往要等到第二代产品,产品形态才真正定型。
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二代Apple Watch的转型方向: 1。
系统:它必须能够更加独立于iPhone运行。
现在大多数应用程序,尤其是第三方应用程序,必须在 iPhone 配对的环境中可用。
同时,系统对第三方表盘的支持也必须加入,否则可玩性就太弱了。
2. 更快的处理器。
按照第一代的迭代顺序,应该是S2。
目前Apple Watch应用程序运行速度太慢,这是体验上最大的浪费。
3.更多传感器,例如睡眠追踪。
尽管苹果固执地认为睡眠追踪是不必要的,但当该功能已成为几乎所有手环的标配时,Apple Watch 放弃该功能并不明智。
4。
其他一些不可靠的想法是添加 Facetime 摄像头并增加电池电量。
毕竟,苹果并不是万能的。
在近40年的历史中,苹果推出了很多成功的产品,也推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失败产品,比如后来在iPad上复活的牛顿机。
因此,Apple Watch是一种产品形式,没有必要像iPhone或iPad那样推出成功的产品。
也许苹果自己并不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