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即将到来的中国“芯”怎么可能再次逃脱呢?

时间:2024-05-22 11:23:54 科技赋能

7月18日,赛灵思宣布完成对中国神剑科技的收购。

作为国内AI芯片研发设计领域的明星公司,深鉴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因此,市场对此次收购持乐观态度。

虽然收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今天对深鉴科技的收购却不同寻常。

主要原因是这件事发生的时间不对。

三个月前的4月18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颁布了为期七年的芯片销售禁令,这几乎让强大的中兴通讯“突然灭亡”。

面对这一禁令,中国芯片产业的脆弱性已经暴露无遗。

这让我们再次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技术发展的最大痛点就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但就在这个敏感时期,美国芯片公司却来收购中国芯片公司。

其原因非常耐人寻味。

在当今世界,薯片就像食物和水。

它们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从航空母舰、飞机到家用电器、手机。

没有芯片,就像一个人没有大脑,什么都做不了。

目前,国产芯片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8%,大部分依赖进口。

中国每年芯片进口额达1亿美元,是石油的两倍,约占全球芯片贸易总额的60%。

一方面要面对严重依赖进口芯片的困境,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国产芯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困境。

因此,国家近年来加大了芯片研发投入,并向相关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以加快芯片国产化步伐,尽快弥补自身技术短板。

经过多年的投入,国产芯片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深圳科技为例。

在学习处理器的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此次深鉴科技被赛灵思收购。

我们可以认为,这得益于中国企业在芯片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果;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们拥有一家优秀的中国处理器公司。

希望,不能再放在神剑科技里了。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频频被美国企业收购,中国“芯”所承受的痛苦不会减轻。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未来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发布芯片销售禁令,深鉴科技也会遵守命令吗?因为,从被收购的那一刻起,深鉴科技就变成了一家美国公司。

芯片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

它不仅是吃金兽,还需要积累、耐心和时间,不可能短期内取得成果。

曾经,我们想过用市场换技术,但后来发现,即使放弃了市场,也收不回来了。

我也想过收购企业,但每次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都会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企业收购。

然而,当我们的芯片公司被美国公司收购时,为什么没有相关机构阻止呢?要知道芯片是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痛点。

想到这里,看着网络上对这次收购莫名其妙的欢呼和点赞,我的心里倍感悲伤。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的《阿Q》,强大的精神胜利法!当利润二字摆在第一位时,通往“核心”的道路必然是艰难的。

当今科技公司的很多管理层总是在思考如何快速盈利、快速上市、快速变现。

他们注重短期利益。

产品研发刚刚取得一些成果。

只要投资人看好,很多创始人就立即卖掉自己的公司,到处弥漫着浮躁、功利的气氛。

这让我想起倪光南和联想柳传志关于“技工贸”和“工工技”的争论。

面对联想的发展,倪光南强调发展中国的“芯”工程,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打破美国核心技术的垄断。

但柳传志认为,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产生经济效益,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回望过去,如果联想能够沿着倪光南的愿景,大力发展中国“芯”,又怎会像今天这样被动呢?联想的品牌口号是“当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句话今天看,实在是一种讽刺。

成为科技强国有两种思路。

一是发挥后发优势,依托现有科技成果直接用于生产,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从而实现快速赶超;二是走自主科技研发和控制核心技术之路。

摆脱技术被他国控制的命运,才是真正实现技术强国的出路。

聚焦芯片行业,反差尤为明显。

主观短视和利益至上正在破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VIE结构是药还是毒?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过去,国内资金不可能花那么多钱去投资相关企业,企业只能依赖海外融资。

出于国家主权或安全管控考虑,禁止或限制境外资金进入某些领域。

为了获得资金,VIE结构应运而生。

简单来说,VIE结构就是建立一家离岸公司作为境内公司未来上市或融资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活动,最终在中国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

目前国内不少互联网、通信、AI、芯片等企业采用VIE架构模式。

过去,VIE结构确实解决了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监管部门默许了它的存在。

但今天情况发生了变化。

国内不少投资基金已经在大力投资中国高科技企业,比如人工智能研发领军企业深兰科技、语音识别技术领军企业科大讯飞等。

他们采用人民币结构。

但令人不解的是,无论深鉴科技采用VIE模式还是被赛灵思收购,监管部门都没有发声。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偶尔会阻止中国企业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我们的反应确实很慢。

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对于每一个关心祖国发展的人来说,我们当然希望像神剑科技这样的企业能够生存在中国,而不是被美国收购。

在这里,我想说: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制止,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创业团队能够更加关注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会发生什么?如果投资者能够超越短期收益,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的社会不再那么浮躁,会发生什么?如果……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讲如果,我们只看结果。

收购神剑科技对于中国打造和强化“芯”之路来说,应该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