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淘宝上线了一段“Buy+”VR购物视频,近日在朋友圈广泛流传。
视频中,Buy+利用VR技术还原真实场景。
即使在家,用户也可以戴上VR眼镜,进入VR版淘宝,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他们可以逛遍各地的商场,尝试各种产品。
例如,如果你想选择沙发,你可以直接将家里的沙发放置在虚拟现实环境中。
尺寸、颜色是否合适一目了然。
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资深市场专家今日接受《天下公司》采访时郑重表示,用户需要VR设备才能体验“Buy+”VR购物,团队正在推动目前市面上主流VR设备的适配。
郑重声明:你需要有一个VR头盔。
如果你头上戴上Oculus Rift、HTC Vive或者三星GEAR VR等设备,进入淘宝的buy+,你就能体验到自己可能身处一个非常奢华的地方。
在不同于线下的奢华、奢华的线上购物场景中浏览各种商品。
目前,只能体验其中的一部分。
最完美的情况是,PC上的所有商品都可以在手机上通过淘宝浏览。
未来,VR设备将是像智能设备一样的终端。
您在其他设备上看到的一些平板产品可以在头盔的虚拟世界中体验。
大规模投入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宣传视频中,Buy+产品技术专家万嘉形容,这是为了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
万家:VR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交互式的三维购物环境,给您身临其境的购物体验。
视频一出,不少网友调侃:钦点一族又要开启“烧钱”新路了。
与淘宝推出的“Buy+”发音如出一辙。
英文单词“buy”有一个加号。
一些消费者表示很期待尝试一下。
消费者:这几年我看到很多厂商在开发这种VR技术。
我对淘宝的技术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作为消费者,我更好奇这个VR技术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当然,我也期待着把VR设备带回家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产品。
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一位资深市场专家郑重地告诉记者,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尽快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呈现淘宝的亿级产品。
郑重声明:如何帮助一些不同的卖家快速建模不同的产品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因为如果我们的收费或者成本比较高的话,卖家的建模速度就会受到限制,而我们这里想给卖家提供更好的体验。
因为淘宝上有近十亿的商品,而这些商品现在都是扁平的,如何将它们转换成在VR世界中可以看到的3D效果,就像我们视频中,一个包裹可能会过来,有度数旋转,有更深的体会。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如何让产品适应虚拟世界。
我们还推出了创世神计划,帮助商家高效、快速、经济地对新产品进行3D建模。
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这种体验听起来很酷很新鲜,但消费者对其真实体验和实用性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消费者:首先我觉得这个东西挺时尚的,从它的视频中就可以感受到。
置身于一个如同科幻电影般的环境中。
能够触摸到材料比看无聊的宝宝介绍要好得多。
但这对于我这种特别沉迷网购的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太方便了,不买就更难了。
而如果你戴着VR设备,别说在外面,就是在家里对家人做手势,你肯定会看起来像个疯子。
说实话,我对此并不是特别期待。
我知道VR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比如,如果我在现实中做不到或者不敢做某件事,而且成本太高,比如高空体验,我可能会考虑VR。
但对于衣服质感的感觉,我还是更喜欢去实体店。
我感觉这个VR有点不协调。
Buy+VR购物计划只是阿里巴巴VR布局的一部分。
不久前,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将利用平台优势同步推进VR内容培育和硬件孵化。
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资深市场专家郑重表示,Buy+计划除了引领未来购物体验外,还将与旗下电影、音乐、视频网站等合作,推动优质VR内容的制作。
郑铮: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VR领域有更多的内容,因为内容是帮助硬件普及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其实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Buy+主要是购物,VR可能依次对我们产生几个层面的影响。
首先可能影响的是游戏行业;那么就会影响到影视行业;后期大规模应用时,会影响购物、旅游、教育。
这是一个逐渐普及的过程。
我们还将整合集团的各种资源,使内容多元化、丰富化。
事实上,很多领域的厂商已经开始尝试虚拟购物功能的应用。
例如,通过具有虚拟试衣功能的手机APP,消费者可以输入相关身体信息并创建账户,实时生成真人身材,进行虚拟试衣、在线试穿。
再比如,家居品牌宜家最近推出了一款实验性虚拟现实应用程序IKEA VR Experience,该应用程序已经支持HTC的Vive平台。
该应用程序允许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体验宜家厨房。
他们可以在虚拟厨房里走动,从三种颜色中进行选择来改变橱柜和抽屉的颜色,或者拿起平底锅放在炉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