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CES Asia落下帷幕,也创下参展商数量新纪录。
专注人工智能的企业亮相上海新国展。
其中,地平线的展位总是人满为患,观众不愿离开可以追踪脸部的大屏幕。
这块大屏所展示的技术背后,是地平线对于智慧城市的技术和业务布局。
▲地平线展台 在CES Asia上,智喜喜与地平线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华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是地平线为数不多的向外界介绍其智慧城市业务的一次。
刘俊华详细讲解了地平线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新进展以及在该领域的布局思路。
1.发展八大场景,推动智慧城市普及。
凭借新芯片和新终端产品规划,地平线正在将智慧城市的理念带入各个领域。
刘俊华告诉知喜喜,目前地平线的智慧城市实施场景包括机场、车站、智慧园区、酒店、旅游景区、社区、智能交通、边检等,在上述领域,地平线都有示范应用案例。
在这些场景下,安全是Horizo??n重点发展的领域。
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年数据产值过亿元),前端部署的AI能力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正是地平线所擅长的。
刘俊华举例说,海量摄像头产生的数据无法仅靠后端服务器处理。
这需要巨大的带宽和具有超强算力的服务器,而产生的中心化成本是难以接受的。
以公安系统为例,刘俊华观察到,超过一半的公安客户对前端AI处理表现出兴趣,这就是地平线的机会。
对前端AI能力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公安系统。
刘俊华透露,地平线智慧城市事业部近期正在与某大型国企合作,利用地平线的智能摄像头对其园区、办公区域进行智能化管理。
刘俊华向智东智强调,地平线的智慧城市业务并不单纯专注于安防领域,而是瞄准了更广泛的智慧物联网概念。
后者所代表的市场容量明显大于安防具体行业。
大得多。
为了这一目标,地平线也在探索更多场景,同时利用自身软硬件融合的AI能力升级传统安全理念。
▲地平线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华 当然,机遇和前景虽然广阔,但地平线也需要面对不少挑战。
刘俊华向智东西提到,主要问题是制度的匹配。
虽然得到了各方的热烈反响,但地平线以AI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如何与各行业现有系统融合,目前整个行业还没有标准答案。
构建一个合理的架构,让Horizo??n的能力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嫁接到现有的管理系统中,并能够持续迭代升级,是Horizo??n正在努力的方向。
针对这一问题,地平线目前在产品设计上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尽力以统一的标准来解决问题。
同时,地平线也在收集和总结不同客户提出的需求,并从这些需求的共性出发,推出能够在各种场景下有效的通用解决方案。
2、构建基于赋能因素的开放平台。
采访中,刘俊华始终向智东西强调,地平线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在智慧城市产业链中,地平线定位为AI图像识别核心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外部硬件(主要是搭载地平线芯片的芯片及下游硬件产品)、算法、开发工具以及部分云服务。
▲智慧交通应用示范 在智慧城市业务上,地平线的模式并不是集开发、运营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而是更加专注。
刘俊华表示,作为一家以研发为主导的科技公司,地平线无法建立庞大的销售和服务团队直接参与各类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营。
产业分工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智慧城市。
产品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集成商都将出现差异化。
刘俊华举了一个例子。
对于下游客户来说,地平线提供了封装算法的智能相机后,整个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运行等问题仍然需要专业公司来处理。
用通俗的话说,地平线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工作,也是对其AI芯片和算法进行“赋能”,将其封装成模块,输出自身的智能识别能力。
因此,目前地平线的做法是与产业链上距离终端客户更近的企业合作,地平线提供整套智能识别解决方案,而下游企业负责匹配和运营,这就是“最后一公里”问题。
刘俊华告诉知喜喜,考虑到算法成熟度、实施成本等技术工程中遇到的困难,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各种场景的落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地平线在智慧城市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与各合作伙伴打造示范应用。
目的有两个:一是展示、验证并进一步发展地平线智能识别解决方案的能力;二是通过实际应用来教育用户,让用户接受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扩大有效市场。
简而言之,地平线目前正在扮演人工智能推动者和赋能者的角色,构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将蛋糕做大。
3、第二代AI相机性能将提升4-8倍。
在地平线展位上,智西西看到了其基于Rising Sun 1.0芯片的智能相机。
得益于Rising Sun 1.0的支持,它可以以30帧的速度实时处理P。
视频在容量为5万的人脸数据库中进行快速比对。
据刘俊华介绍,Xuri 1.0迭代后的Xuri 2性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第二代旭日芯片流片后,预算力将提升4-8倍。
▲地平线智能摄像头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因此,地平线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也利用了地平线在自动驾驶方面积累的业界领先的数据和算法能力,如车道线识别、行人行为分析、车辆分析等,帮助实现智慧城市的细分场景。
刘俊华举了一个例子。
新的智能摄像头除了人脸识别之外还可以进行车道线识别。
在智慧交通领域,可识别对象的增加将进一步提高后端数据分析的信息粒度和准确性。
未来进入更多垂直场景时,对更多物体的识别支持也将增加地平线产品的场景适用性。
结论:新力量与新产业共同成长。
在与地平线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华沟通后,志喜清楚地了解了一向低调的地平线智慧城市业务的运营逻辑。
地平线基于自身在AI芯片和算法方面的优势,通过搭建平台赋能,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的应用。
目前,智慧城市概念和智慧城市产业仍在不断发展。
Horizo??n利用平台策略将行业做大,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