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里约奥运会与往届奥运会的区别之一就是VR技术的引入。
该技术的应用使得本届奥运会成为首届采用VR转播的奥运会。
据了解,英国BBC、美国NBC、中国中央电视台等都获得了里约奥运会的VR转播权。
北京时间8月6日起,央视网将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奥运会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跳水、男篮、沙滩排球、拳击、艺术体操等项目的全景VR体验。
其他活动以直播、点播的形式进行。
。
这是我国首次在奥运会转播期间为用户提供VR全景观看服务。
VR直播的兴起是否意味着VR直播时代的到来?在VR直播之前,有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和手机直播。
这些直播形式的兴起,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终端设备的普及密不可分。
目前VR直播尚不满足这些基本条件。
VR拍摄设备不同、网络带宽有限、编解码技术不足、VR显示终端不普及、VR拍摄理论缺乏等都阻碍了VR直播的发展。
VR拍摄设备市场混乱。
对于VR直播来说,输入设备尤为关键。
然而,目前缺乏标准。
大量VR拍摄设备涌入市场。
VR内容制作公司很难辨别设备的好坏。
有的公司甚至聘请专门人员负责。
测试VR拍摄设备的品质。
爱奇艺首席科学家王涛认为,VR直播的普及需要高品质、便携的采集设备。
如今,很多普通视频已经达到了高清级别,这对VR视频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需要达到4K以上才能满足用户的观看需求。
与清晰度相比,VR拍摄设备的便携性也非常重要。
王涛透露,去年爱奇艺的VR直播需要大型货车将重型设备运送到现场,因为除了多摄像头的VR拍摄设备外,VR直播还需要外接拼接服务器、切换台等,重型VR拍摄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VR直播的门槛较高,不利于提高VR直播的效率。
而且,目前VR拍摄设备大部分还是针对专业市场,针对业余市场的相对较少。
随着VR显示终端的普及,普通用户对便携式全景相机的需求也会增加。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全景拍摄功能应该被植入到现在的手机中,成为手机拍摄的一个功能,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VR内容的拍摄中,从而产生更多的VR内容。
VR拍摄理论缺失。
但即使VR拍摄设备解决了,VR拍摄又是一个大问题。
新浪VR频道主编古力指出,目前的VR静态拍摄和讲故事的沉浸感和吸引力还不够。
如果要移动拍摄,就会出现屏幕抖动的问题。
有人提出了使用遥控车的解决方案,但这种方案仍然难以控制启动或停止时产生的抖动。
并且由于VR拍摄镜头无法移动,VR拍摄设备在暗光环境下无法拍出非常清晰的照片。
如果想要保证VR内容具有一定的沉浸感,除了清晰的图像之外,还需要具有真实感的3D声音。
财新视频新闻组制作人长野良野表示,声音成为VR内容拍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录制单个声音,然后在后期合成,但效果一般。
与画面和声音相比,解决该团伙显得更加紧迫。
王涛指出,VR拍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导演和工作人员的定位、灯光效果的安排等,目前VR拍摄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
视频拍摄。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孙振虎认为,目前VR视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视频制作方式,没有颠覆过去基于屏幕的交流习惯。
用这种方式来制作VR内容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VR必须打破原有的生产方式,给人们带来新的内容体验。
编码技术不成熟。
VR内容拍摄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编码。
体验好的VR视频一般都是4K以上,这就需要编码器能够实时、快速地编码。
王涛表示,H.是一种新的视频编码标准,可以使用1至2Mbps的传输速度实现P(分辨率×)普通高清音视频传输。
而且压缩效果非常好,可以将4G内容压缩到4~5Mbps,是传统H.的两倍多。
但现在整个生态系统还不完善,大多数智能手机播放器都不支持H.视频播放。
王涛还指出,现在VR视频主要是全景视频,而全景视频有特殊的格式,这对数据表示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需要将全景视频的参数写入视频中,以便任何播放器都可以根据参数正确调整参数。
读取并显示全景视频。
VR显示终端尚未普及。
VR直播时代的到来需要VR显示终端的普及,因为直播只有大量用户观看才能产生价值。
目前,Oculus、HTC、Sony等VR头显的延迟都在20ms以内,刷新率可以达到90Hz以上,提供更好的体验。
国内一些终端厂商也在努力提升VR显示终端的体验,部分厂商已经能够达到三大头显厂商的水平。
但这些VR显示终端价格昂贵,一时难以普及。
与手机配套使用的VR眼镜虽然价格便宜,但想要接近Gear VR的体验水平,至少需要搭配高端手机。
如果是一体机VR一体机,由于芯片和屏幕的限制,体验并不是很理想。
所以最容易普及的就是VR眼镜。
不过这些手机仍然很难支持高质量的VR直播,因为即使是现在的HTC vive在高清视频直播方面也存在短板。
王涛透露,虽然HTC vive的SDK在图形渲染方面比较出色,但在视频解码方面还不够完美。
由于视频解码过程中会消耗CPU资源,HTC vive内部动态调整刷新率至80Hz以上,导致视频卡顿。
带宽是最大问题 事实上,现在VR直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带宽的限制。
全景视频数据量大,需要非常高的带宽。
王涛透露,经过测试,在互联网上推送3.4Mbps全景视频会出现卡顿,这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带宽和编码是相互限制的。
一个好的编码器需要很少的带宽;较差的编码器需要高带宽。
现在大多采用H.编码器,对带宽要求比较高。
如果全景视频的清晰度有要求,直播时会出现卡顿,破坏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如果为了保证流畅的体验而降低清晰度,用户会看到画面有颗粒感,缺乏沉浸感。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光认为,AR/VR内容对传输带来巨大挑战。
一方面,从传输速率来看,4K分辨率在2D模式下需要40Mbps。
如果提升到8K分辨率,速率就是Mbps,这对传输能力提出了很多挑战。
另一方面,这种沉浸式交互必须有沉浸式的体验,并且需要低延迟,大约10毫秒。
通过5G的努力,可以随时随地提供AR/VR服务。
不过,5G商用还需要几年时间,民用还需要一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