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推动科技创新,你真的用对了吗?

时间:2024-05-22 10:59:35 科技赋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人才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区域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

发展区域人才合作,加快实施区域人才高地战略,提高区域人才资源开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否有效流动、发挥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抓住数字化转型新机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探索区域人才合作新途径,完善区域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全球数字信息时代,国内外人力资源应用现状。

随着“大数据+”模式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众多机构和平台纷纷探索和实践“大数据+人才服务”。

整体呈现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典型代表有成都市人才发展促进会、山东省网络传媒集团、广东省电子政务协会等。

成都市人才发展促进会平台立足区域人力资源,利用自身人才服务优势,建立高水平人才服务平台。

末端人才搜寻与匹配系统,旨在提升区域人力资源服务水平。

促进会目前拥有“国家高级人才计划”和“成都市人才计划”专家资源。

遗憾的是,平台上展示的专家库数据不完整,线上功能与线下资源没有完全融合,专家资源无法进一步分析和复用。

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打造的“选择山东”云平台,汇集全省产业部门信息,实现项目、人才对接等功能。

根据访客的就业领域、投资意向、人才需求、准入偏好等个性化特征,自动进行匹配推送。

但平台数据统计不够全面,人才引进需求不明确,匹配效果不明显,数据分析系统功能有待加强。

广东省电子政务协会平台由从事电子政务服务、系统集成服务、软硬件服务等的各类企业和专家组成,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电子政务领域的专业服务。

该平台对专家和企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类。

遗憾的是,它没有构建数据匹配模型,对于提高人才筛选效率和精准对接效果甚微。

上述机构虽然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在新兴技术手段的多元化应用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方面还有些停滞。

笔者认为,对于科技服务业来说,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应局限于形式。

重点是利用新技术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催生新业态。

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种。

美国大学联盟建立的XOR联合平台,通过整合各大学的人才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人才匹配和经验丰富的协同管理协助。

平台利用互联网、AI智能匹配等技术,为有需要的企业匹配更多技术人才,让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XOR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所有参与者的好评。

XOR联合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配置人才资源的模式和经验值得国内机构和平台学习和借鉴。

令笔者欣慰的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并非“贫穷无知”。

笔者有幸在厦门数字经济产学融合论坛上听到科易网创始人分享的《数字经济时代产学研对接的求“变”之路》主题演讲。

科艺网通过行业大数据和AI智能技术,对人才和企业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

由此建立的区域人才企业配置平台可以为企业和专家提供智能匹配,并可以根据匹配程度进行匹配。

信息推送。

这种做法引起了作者的极大兴趣。

笔者通过科艺网官网、公众号等渠道,探讨了其对于解决区域人才企业“光明下的黑暗”问题、促进企业与人才对接合作、振兴人才的作用。

资源。

我对它在这方面的作用印象比较深刻,特别希望科艺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和企业配置平台,为城市创新创造更大的价值。

数字信息时代,政府职能将如何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各级政府正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民生服务还是创新服务,政府都需要创造条件,转变思维方式,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借助“外部力量”,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体系。

有效的合作机制。

“大数据+人才服务”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地方政府部门借助相关机构和平台的“外力”,利用数字化手段配置人才资源,如构建大数据人才智能匹配系统等,可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政府治理改革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