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拆解国务院两万字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八项核心技术、数十个产业

时间:2024-05-22 10:28:08 科技赋能

正文 |丽娜智东西网7月20日讯 今天,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人工智能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提出了方向性意见,其中包括我国的“三步走” ”年度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数十个人工智能落地产业、八项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引进、人工智能规划推进。

今年3月“两会”(人大、政协)期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总理职务(人工智能引爆两会!为何李彦宏、马化腾、郭广昌上头条?),政府首次专门针对“人工智能”发布国家文件,这也标志着我国已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1、从产业到社会服务,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规划》提到,我国现在面临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需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

从产业角度看,要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业、家居等重点行业的应用。

同时,大力发展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智能终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

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围绕教育、医疗、健康和养老等行业,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要推动智慧政务、智慧法院、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人工智能应用,推动社会治理发展。

此外,《规划》中还提到,由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运行的重大趋势进行准确感知、预测和预警,因此能够及时掌握群体认知和心理变化,发挥重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可以预见,安防行业也将成为人工智能在工业和社会服务领域落地的重点项目之一。

2.人工智能八项关键技术《规划》还列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八项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虚拟助手、神经网络处理器、AI专用芯片、自然语言处理(NLP)。

、知识图谱等大家熟悉的AI技术也被选用。

这八项技术分别是: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与推理技术、群体智能关键技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

指(虚拟物体、虚拟环境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具体内容详见文末全文 3、加快人工智能的培育和引进。

人才《规划》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相结合。

在加强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引进世界顶尖人才和青年人才。

具体包括:1)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力度:开辟特殊渠道,实施特殊政策,重点引进神经认知、机器学习、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国际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建设人工智能学科,注重学科融合: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注重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专业教育交叉融合,并鼓励产学界加强合作。

4、成立人工智能办公室,推进“三步走”《规划》最后表示,将在科技部内设立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推动实施计划的。

同时成立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人工智能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评估。

同时,我国将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基地等现有资源,统筹配置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充分发挥财政投入、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引领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撬动企业和社会加大投入,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支持的新格局。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整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将全面发展。

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核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第二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超过亿元5万亿元,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初步建立。

道德规范和政策体系。

第三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结论:弯道超车。

从“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到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国已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5G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产业升级投入,都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加强科技创新。

技术研发能力,实现在智能科技新轨道上的弯道。

道路超车。

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我们错过了电气革命,我们勉强跟上了信息革命的步伐,但我们仍然需要跟随欧美企业的发展步伐,很难从“中国制造”升级”改为“中国创造”。

然而今天,我们并没有错过人工智能革命。

在这个动荡、日新月异的智能时代,在老牌发达国家GDP增速低至2%甚至1%的背景下,我们在泛智能赛道上与世界领先国家并肩。

跑在前面的人努力在弯道上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