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华为杨涛!两年后,可穿戴设备将跨越鸿沟

时间:2024-05-22 19:21:58 科技赋能

经过前几年的炒作,可穿戴设备已经从被万众期待变成了被视为无用之物。

但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也正在进入越来越多的玩家,销量也在不断增长。

那么,可穿戴设备能否跨越鸿沟,成为下一个热门品类呢?未来一两年,可穿戴设备将跨越鸿沟。

华为移动宽带与家庭产品线副总裁杨涛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很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跨越鸿沟。

杨涛在3月27日的华为开发者联盟主题沙龙上表达了上述观点。

过去几年,可穿戴设备在业界非常受欢迎。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推动者,一是苹果的智能手表,二是VR/AR设备的崛起。

然而,一轮喧嚣过后,大家发现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并不好做。

以苹果为例。

库克接替乔布斯后,发布了一款重磅产品——Apple Watch。

虽然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部,但这个数字与苹果的预期相去甚远。

2016年,华为发布了第一代华为Watch。

华为对这款手表寄予厚望。

虽然达到了基本的销量预期,但距离之前预期的爆款车型还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呢?杨涛认为,大营商环境的不成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没有到跨越裂痕的阶段。

但今年发生的一些变化可能会推动可穿戴设备跨越鸿沟。

第一个变化来自操作系统。

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的操作系统在今年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系统变得更加实用。

Android Wear2.0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可以独立运行,支持卡和4G上网。

并且凸显了健身功能的分量。

手表集成了Google Fit平台,可以随时追踪用户的步数、行走距离、卡路里等,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行业玩家,包括苹果、华为、三星、Fifbit、小米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可穿戴设备。

手表种类繁多,价格不同,性能也不同。

这确实可以让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它。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是以合适的价格提供给他们,二是让消费者真正让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手表成为高频应用后,相关软硬件企业将有盈利空间。

一旦经济周期开始转动,就有可能跨越裂痕。

第三点是在应用层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系统的应用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核心应用场景的体验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也越来越理性。

既然我们对智能手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就不会对智能手表抱有太高的期望了。

基于以上几点,华为认为未来一两年内,可穿戴设备行业将跨越裂痕。

杨涛表示,这一决定将影响大量软硬件公司投入资源开发可穿戴设备。

从连接开始,将可穿戴设备变成独立的应用。

在面对跨域裂痕的过程中,HUAWEI WATCH 2无疑是华为最重要的产品。

此次巴基斯坦展上发布的HUAWEI WATCH 2荣获19项大奖,这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是前所未有的荣誉。

华为认为,这款产品具备成为引领可穿戴设备走出裂痕的爆款产品的基因。

HUAWEI WATCH 2增加了SIM卡插槽。

华为这款手表最大的改变就是将智能手表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应用。

HUAWEI WATCH 2增加了SIM卡插槽,独立的互联网功能意味着手表大部分时间可以独立于手机运行。

这种连接方式的改变可以说是智能手表的一次飞跃。

与苹果、三星相比,华为认为独立SIM卡是华为手表的一大优势。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杨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第一代Apple Watch问世时,大家都在想,不就是为了我带着更轻的手表跑步吗?您还必须携带手机并将其挂在肩上。

当第二代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失望,到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

事实上,苹果在这一点上也可谓是绞尽脑汁。

苹果选择支持游泳,放弃独立应用。

如果它在道路选择上不这样做,它就不能再这样做了。

基于这样的思考,华为在做第二代手表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做成一个独立的设备。

这也体现了华为“链接一切”的战略。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内置E-SIM卡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E-SIM在全球只有5%的运营商支持,而且在中国也只是小规模试点。

此外,95%的运营商希望从实体SIM卡改为E-SIM卡,这涉及核心网络、服务器、BOS流程等多方面的改变,短期内很难实现。

这可能超出了从未做过通信的互联网公司的预期。

基于这种情况,华为做了兼容设计,既可以满足物理SIM卡,也可以满足E-SIM用户,并且可以覆盖全球绝大多数运营商。

同时,这款产品也受到了运营商的欢迎。

因为它作为新品类的出现,可以提高UP值(每个账户下的资费),让运营商打破通过优惠条件抢用户的僵局。

因此,这款手表既会销往大众市场,未来也会销往运营商市场。

此外,万物互联的策略还体现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上。

杨涛认为,要做好这件事,首先采集数据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硬件,比如陀螺仪、光敏器件、传感器等,保证前端数据测量准确。

“在底层硬件方面,我们总是选择能够满足相关精度要求的最好的。

”在数据处理方面,华为在云端和客户端都拥有强大的能力,可以保证从算法到云端的不同层次的数据处理。

支持。

大量数据可以在客户端处理,非实时数据可以传输到云端处理。

指导开发者准备典型应用场景,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

华为认为自己对操作系统的选择更加理性,这是华为的另一个优势。

华为预计,未来三年,Android Wear系统支持的应用程序数量将超过Apple Watch。

Android Wear系统的渗透率也将强于三星Tizen系统。

对于软件公司来说,支持多种操作系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并制作不同的版本。

如果不能保证大量的用户,就没有盈利的空间。

这是三星Tizen系统面临的问题。

不过目前华为手表在国内支持的应用还比较少,这也是华为会加强发力的地方。

Android Wear2.0在国内只支持几十种应用。

相比之下,Android Wear 2.0支持海外超过1000个应用程序。

国内与国外对Android Wear2.0系统的熟悉度、认知度、兴趣度还存在较大差距。

杨涛还在沙龙上呼吁开发者开发更多相关应用。

华为将在更深入了解中国用户的基础上,指导开发者开发相关应用。

未来,一些接口将陆续开放给开发者,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盈利空间。

在引导开发者方面,杨涛认为典型的应用场景应该做得更好,这是最重要的。

他说:“最重要的是把最主流的典型应用场景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只有做好这些,手表才能成为真正的高频应用。

目前,可穿戴设备尚未成为成熟的市场,首先拓展可穿戴市场势在必行。

华为目前的目标也更多的是获取新用户。

当被问及对2020年的期望时,杨涛斩钉截铁地说:“华为将成为Android阵营(智能手表)第一。

可穿戴设备能否跨越鸿沟,华为能否实现对智能手表的期望,让我们拭目以待。

” 2020 年。

”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