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爆发式发展已经是市场上的定局。
在众多智能手表品牌中,哪些性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可否认,智能手表已经不再局限于手表。
人机交互显然是其众多功能中的重中之重。
使用舒适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总体总结。
我们来看看目前能看到的一些交互方式: Touch,这种交互方式,不用笔者多说,大家已经很了解了。
在智能手表的早期,触摸屏也延续在智能手表上,因为它们作为智能手机的第二屏幕出现。
使用触摸屏进行交互操作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交互效果也比较直观。
但由于操作范围太小,智能手表上单触屏输入的体验并不是很好。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其他的交互方式来辅助。
Force TouchForce Touch是Apple在Apple Watch上使用的一项技术。
在普通触摸操作(平面)的基础上,增加了按压力的灵敏度,可以说增加了一个触摸维度。
通过控制按压的力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触发一系列相关反应。
Force Touch让原本平面的触控交互变得立体化。
Digital Crown Apple Watch 上的全新交互方式,除了 Force Touch 之外,表盘右侧还有 Digital Crown。
通过旋转和按压即可完成对Apple Watch的控制。
旋转表冠进行缩放的方式,比之前直接用手指在手表屏幕上进行放大缩小的体验要好很多。
但相比触摸交互方式,数字表冠交互方式的学习成本更高。
旋转表盘的全新交互方式出现在三星今年发布的Gear S2上。
配合Tizen系统对圆形屏幕的圆形设计,可旋转的表盘大大提高了Gear S2的易用性。
手势控制 如果说之前的操作方式都需要双手配合,那么手势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单手操作的优势。
在一些两只手不方便操作的情况下(例如手里拿着东西时),单手操作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
不过,目前除了Android Wear的手腕震动感应功能外,只有英国一家名为Aira的团队为Android Wear手表设计了一款可以感知手势并根据手势变化来操作智能手表的设备。
总的来说,手势控制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触摸屏是目前所有智能手表的标配,但显然这并不是最好的交互方式。
毕竟在这么小的屏幕上摸索的体验可想而知。
其他的方式可以说是触摸之外的延伸,也可以看作是对智能手表触摸交互的一些补充。
毕竟整个智能手表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导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点和缺陷。
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一些激情和创造力不是吗?毕竟时间能让一切变得完美,只是让子弹飞一会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