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近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佩戴眼镜。
然而,很多人觉得普通眼镜有损形象,因此隐形眼镜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西班牙消息,在加州圣何塞举行的 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光学专家 Eric Tremblay 展示了一款可以调节焦距的隐形眼镜。
这款隐形眼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1.55毫米厚的镜片中内置了超薄反射望远镜,用户只需眨眼即可调节焦距。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它实现“千里眼”的幻想。
隐形眼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不仅可以美化人的外表,还可以搭载多种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对很多领域产生良好的影响。
当然,先进技术与隐形眼镜的结合尚不成熟,仍需进一步发展。
隐形眼镜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帮助很多领域。
这款直径8毫米的“千里眼”隐形眼镜是今年的升级款。
表面有一个微小的凹槽,可以让隐形眼镜“呼吸”,让使用者更加舒适。
该项目最初由 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
这也表明这项技术原本是打算用于军事应用的。
据说它的初衷是为战场上的美国士兵开发一种超级视觉装置,但最终却变成了一项造福人类的发明。
研究团队表示:“里面的小镜子可以漫射光线,扩大物体的感知尺寸。
就像使用低倍双筒望远镜一样。
”它的边缘有一个1.17毫米厚的放大环,里面有一个铝镜。
它们可以将物体反射的光放大4倍,然后投射到放大环中,然后投射到视网膜上。
最终,佩戴者将看到这些物体被放大了 2.8 倍。
当然,如果你不想拥有这种“超能力”,也可以通过带有偏光滤光片的3D眼镜将其调整为“普通模式”。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镜头来帮助用户切换模式。
用户只需眨右眼即可放大,眨左眼即可返回正常模式。
这些眼镜由巩膜镜片组成,但巩膜镜片的直径较大且柔韧性较差。
但它在光学、电子技术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这种眼镜可能对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非常有效。
根据《光学快递》杂志的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是西方国家55岁及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仅在美国,就有超过 200 万人因黄斑疾病而丧失中心视力。
具有伸缩功能的隐形眼镜可以让佩戴者轻松阅读和社交,这对这种疾病很有帮助。
无独有偶,美国一家制药公司也开发出了“Tecnis”,一种对医学有帮助的植入式隐形眼镜。
它允许在任何情况下无障碍佩戴。
不仅比传统的上、中、下光驱渐进隐形眼镜效果更好,而且对治疗白内障、散光等眼部疾病也有很大帮助。
植入后,疾病不会再复发,可以说眼部病变已彻底解决。
此外,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还开发了“智能隐形眼镜”,在眼镜内部放置了可以分析眼泪成分的传感器。
该隐形眼镜配备了“纳米发电机”,眨眼时会产生少量电力,可以驱动隐形眼镜分析佩戴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及其进展情况。
此前,谷歌曾宣布开发配备无限芯片和传感器的隐形眼镜,但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表示,其技术领先于谷歌。
界面控制研究中心的宋荣元博士认为:“谷歌用葡萄糖溶液(一种糖)测试了传感器,我们用糖尿病患者的眼泪来解读糖含量,取得了成功。
我们也领先于谷歌在传感器精度方面”,“我们将通过并发症诊断、新药开发等扩大应用领域。
”研究团队预测,智能隐形眼镜将在五年内实现商业化,但此类智能隐形眼镜进入消费市场并不容易,价格昂贵,普及还需要时间。
隐形眼镜的技术含量很高,如果想要研发这项技术,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这就导致了智能隐形眼镜的价格居高不下,使得智能隐形眼镜很难实现量产,而进入消费市场也会有较大的障碍,一个新兴产品进入市场需要时间,厂商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也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其次,智能隐形眼镜不太实用,在摘下和佩戴隐形眼镜之间,如果不小心消毒,很容易造成感染。
而且时间一长,很容易对角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真正近视的人不喜欢一直佩戴隐形眼镜,因此智能隐形眼镜上的监控等附加功能的市场更加难以开拓。
因为用户可能宁愿购买智能手环来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不愿佩戴隐形眼镜。
第三,智能隐形眼镜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
比如前面提到的“千里眼”隐形眼镜,就像之前的谷歌智能眼镜一样,佩戴者有侵犯他人隐私的嫌疑。
对于制造商来说,数据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因此,很多厂商制作智能隐形眼镜主要是为了获取用户的健康状况数据。
此外,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
难以想象,如果靠近眼睛的产品被黑客攻击,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以谷歌为例。
2016年,谷歌推出了个人病例管理平台Google Health。
谷歌相信,这个平台将帮助用户掌握更多信息,做出理性的医疗选择。
它还将帮助培训用户使用谷歌记录数据。
习惯。
但后来,谷歌逐渐意识到,这款产品只会在科技极客和患者中流行,并不适合在普通大众中普及,因此他们关闭了平台,决定只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开发。
谷歌的隐形眼镜就是这一理念的实现。
因此,现阶段智能隐形眼镜的受众只会是糖尿病患者、科技爱好者等特定群体。
此外,它们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可能难以负担。
就像VR头盔等新产品一样,智能隐形眼镜虽然看起来很有趣,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等一系列因素,目前只能算是一种趋势,尚未在消费市场普及。
需要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