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K 最近在中国、德国、韩国、英国和美国进行的调查表明,这些国家的用户认为智能手表可以用作“便携式”交通票或作为登录计算机和在线帐户的安全密钥。
大多数人还对智能手表传输医疗数据的能力感兴趣。
在美国和中国,人们愿意使用智能手表作为身份证和支付系统,但欧洲人对这些用途更为犹豫。
这些是一项国际研究的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GfK 询问了每个市场的 1,000 名智能手机用户是否有兴趣使用特定的智能手表功能,同时确保存储和发送数据的安全性。
调查显示,智能手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受访消费者感兴趣的应用主要包括获取体育活动信息、卫星导航、电话功能及应用等。
由于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因此它也适用于身份验证、“便携式”售票或在收银台付款。
智能手表可以携带医疗数据。
5个国家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兴趣在看医生或急诊室时使用智能手表向医生或医院提供个人医疗数据。
但对于将敏感健康信息“委托”给智能手表进行存储,不同国家的受访者的接受程度差异很大:中国69%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而中国有69%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而美国和韩国 69% 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
比例分别为50%和43%。
欧洲消费者则更加犹豫:大约 1/3 的英国受访者表示有兴趣,而德国这一比例仅为 1/4。
总体而言,男性比女性对这种用途更加开放,而且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更加显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使用智能手表承载医疗数据的兴趣变得更强。
亚洲人和美国人认为,智能手表有潜力成为旅行票务代理。
GfK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智能手表成为旅游票务代理的潜力显而易见。
在所有五个国家中,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为此目的使用智能手表。
最感兴趣的是中国人(63%)、韩国人(54%)和美国人(41%)。
欧洲消费者对此再次持谨慎态度:英国 32% 的受访者和德国 31% 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智能手表进行旅行票务。
老年用户愿意使用智能手表进行在线识别。
随着网络犯罪程度不断上升,人们普遍希望提高安全水平,GfK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这一点。
总体而言,4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使用智能手表作为登录个人计算机或访问在线帐户的安全方式。
年龄越大的人对此功能越感兴趣:16-29岁人群中为42%,30-49岁人群中为46%,50岁以上人群中为48%。
相比受访国家,中国最感兴趣在这个函数中。
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68%)表示愿意使用智能手表作为计算机的安全识别方式;其次是美国(49%)、韩国(37%)和英国(33%)。
德国再次变得更加犹豫:只有四分之一的德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使用智能手表作为自己计算机的安全身份识别形式。
中国人愿意使用智能手表作为身份证。
在这五个国家中,38%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在出国旅行或前往政府机构时使用智能手表作为身份证。
就这一功能的接受程度而言,中国和美国再次位居前列,分别为57%和41%,其次是韩国(33%)和英国(28%)。
德国人最为挑剔: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智能手表作为身份证。
用智能手表支付?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中国感兴趣。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智能手机上的近场通信(NFC)技术在收银台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尚未普及。
理论上,在结账时使用智能手表比使用智能手机更方便,但在接受调查的五个国家中,目前只有 35% 的受访者有兴趣使用智能手表付款。
这种支付方式的真正潜力在于中国,5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有兴趣。
美国这一比例为40%,而韩国和英国这一比例分别仅为28%和27%。
在德国,只有 2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使用智能手表支付。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今年8月对中国、德国、韩国、英国和美国各国1000名智能手机用户的在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