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青云QingCloud借力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助力企业容器平台构建

时间:2024-05-22 10:04:57 科技赋能

QingCloud利用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帮助构建企业容器平台。

2020年7月27日,已有5年历史的青云在老地方北京国际饭店举办了第四届云洞察大会。

这里青云的最新策略和重磅产品都一一亮相。

经过五年的发展,青云从单一品牌起步,已完成全栈云产品线的布局。

仅去年一年,青云就通过90多家企业的客户服务经验和行业能力的积累,打造了多款云产品。

行业需求极高、应用场景丰富的产品。

青云CEO黄云松表示,青云九大产品品牌来自于青云云平台自下而上的成长动力,彼此紧密相关又相互独立。

包括:QingCloud云平台、iFCloud统一多云管理平台、Qingcube超融合系统、QingStor软件定义存储、光网络EverVite智能广域网服务、Anybox企业云盘、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和KubeSphere 容器管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和KubeSphere管理平台是青云为开源世界贡献的三大重要核心产品。

QingCloud希望通过开源的方式让更多的技术爱好者参与进来,帮助构建和繁荣云生态系统。

会后,赛迪记者采访了青云容器及应用平台研发总监周晓思,对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产品进行了深入讲解。

四大热门技术背后的关键词:容器。

当然,业内的朋友都熟悉容器这个概念。

这里就不详细说了,Gartner有一个过去一年新兴技术的炒作曲线。

四大技术的底层关键技术都是:容器。

其中包括微服务、容器管理、云原生应用程序架构以及网格应用程序和服务架构。

这是一种补充微服务的网格应用程序和服务架构。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容器的价值。

周小四做了总结。

首先,容器镜像体积小,与传统镜像相比几乎不是一个数量级。

容器镜像体积十几兆,最多几百兆;传统虚拟化是几GB甚至十几GB。

启动速度方面,容器启动速度以秒为单位,最大为1秒。

在资源层面,容器是动态可调的。

它只是宿主机的一个进程,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它共享的是主机的操作系统。

当你给它分配兆字节的内存时,它基本上被这个容器独占使用;对于传统的虚拟机,其部分内存需要分配给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这是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容器有一个非常标准化的定义文件——Dockerfile,一种应用程序格式的文件。

所有容器的运行环境都使用统一标准的Dockerfile,优点是没有平台依赖性。

然而,传统的虚拟化技术,如VMware镜像,无法适用于KVM应用环境。

基于标准化容器Dockerfile构建的镜像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运行,没有平台依赖性或平台绑定。

这是一项对企业来说风险非常低的技术。

容器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很多可能性。

有很多好的想法以前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现在有了容器,就可以付诸实践;有些方法过去做得不好,但是当容器到来时,我们可以大大改进它们。

容器出现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主机的资源,而不会造成额外的损失。

这两年,大家提到微服务的时候,更多的是理论和概念。

容器出现后,微服务已经从理论变为现实,并且有实施的计划。

第三个好处是它最大化了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的好处。

过去我们在技术上使用CI/CD,但效率很低。

比如,作为交付CI/CD的标准,虚拟机的效率很低;如果不使用虚拟机,只是根据每个开发应用来做CI/CD,因为环境不规范,风险非常高;对于容器来说,一是标准化,二是高效。

CI/CD在企业中更受欢迎,因为企业可以看到CI/CD带来的实际好处。

四大挑战,看看KubeSphere容器管理平台如何解决。

虽然容器的价值和优势显而易见,但周小思提到了现阶段容器技术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第一,企业部署容器时,必须将业务迁移到容器上。

这里,当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迁移到容器上。

企业正在做微服务转型。

每个微服务都运行在一个容器中,容器中有很多微服务。

比如我是一家电商公司,我的购物车和产品搜索就可以作为微服务。

企业将所有微服务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服务之间可以通信并相互进行服务发现。

第二,企业如何获取所有监控状态和服务状态,收集所有日志,并进行统一管控。

第三,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崩溃。

如果服务中断,企业肯定不会接受。

需要有一种方法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四、镜像版本发布,如何更新新版本镜像到不同环境,以及更新后出现问题如何立即回滚。

另外,容器也越来越多。

假设一个企业有一个集装箱,有的企业甚至有多个集装箱。

如何管理这么多容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青云选择了容器编排行业领先者Kubernetes作为基础,打造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级分布式多租户容器管理平台。

它相对于原生和 Kubernetes 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包括安装、管理接口、多租户和权限、应用管理、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微服务治理功能,这也对应了 KubeSphere 的六大亮点。

最后,周小思重点介绍了产品的目标客户,包括使用物理机和虚拟机的用户、容器化用户、Kubernetes重度用户、企业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