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人人参与公益:阿里巴巴“平台优势”升级公益基础设施

时间:2024-05-20 02:08:22 科技赋能

涂鸦、玩游戏、点赞、节能、捐步……人人都可以采取一系列简单有趣的行动,零门槛参与在公益领域。

这就是阿里巴巴95慈善周的初衷:用平台模式连接个人、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用新技术、新理念让慈善变得更简单,让更多的中国人参与慈善。

9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向社会发出“人人3小时,为慈善筹集1亿”的倡议,并联合央视慈善夜及多家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发起“95慈善周” ,希望动员一亿多用户,让每个人都用行动参与公益。

这项参与人数达“亿”的公益活动始于两年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一封内部邮件。

他在信中提出,“每位阿里巴巴员工每年完成三个小时的公益志愿服务,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公益、支持公益”。

短短两年时间,从一封内部邮件的倡议,到现在一场涉及全社会的公益活动,阿里巴巴希望“人人3小时”的理念能够唤醒更多人的善意、善良和善行。

在此过程中,阿里巴巴正在利用平台和技术优势,探索透明、高效的公益模式,赋予公益新的价值理念。

“慈善三小时”源于马云的内部邮件。

这一切都始于两年前。

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庆祝成立16周年。

早上一上班,马云就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今天,公司、我和大家都要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从会计年度开始,要求每一位员工。

”阿里巴巴员工每年完成3个小时的公益志愿服务,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公益、支持公益。

全球化……还有利他主义、透明、公平和关注他人的经验。

一个承担责任的社会文明。

”马云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一个物质发达而人民冷漠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向往的世界。

”20多年前,马云第一次因为他而被公众所认识。

2009年,杭州电视台进行了一次测试,让五六个大汉在路上撬井盖,看是否有人出来阻止,结果只有一个瘦弱的年轻人。

那天晚上,他骑着自行车来回,鼓起勇气指着几个大汉说:“这个年轻人就是马云,是第一志愿者。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一员,他对公益事业的诚意和坚持是毋庸置疑的。

从今年5月开始,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宣布将更多精力投入慈善公益事业。

到目前为止,马云个人的慈善捐款总额已达数百亿,但他强调,慈善需要钱,但光有钱是不够的。

慈善在于给予,慈善在于参与,靠每一件小事。

行动。

做慈善已经成为阿里巴巴人的习惯。

两年累计公益时数达28万小时。

随着9月10日的临近,每一位登录内网的阿里巴巴员工都会注意到系统弹出提示:请申报慈善时间。

马云的公益记录甚至可以在内网上查到——新财年(4月至今)以来,已申报公益活动45.5项。

值得一提的是,“捐赠”项目,无论金额有多大,都只能算作0.5个公益小时。

对于阿里巴巴员工来说,做慈善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阿里巴巴设有35个不同主题的公益“幸福团”,为员工提供各种参与公益的机会:“幸福骑行”方便同路人,更节能环保; “欣然读书吧”通过捐书打造移动书店。

有书可以分享; 《爱的留声机》通过录制的有声杂志给盲童带来更多欢乐; 《绿野仙踪》聚焦森林保护……两年来,阿里人“每人每年3小时”公益计划已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7万,申报时长超过28万小时慈善机构。

教育、环保、健康是目前马云和全体阿里巴巴人做公益时重点关注的三大领域。

教育促进社会公平,而环保和健康则直接决定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2008年,阿里巴巴从钱塘江北岸迁往南岸,集团为此策划了跨江游泳接力赛。

当最后一批员工上岸时,他们身上沾满了彩色塑料袋和各种杂物。

“那天我们所有的员工都非常震惊,”马云在一次演讲中回忆道:“没想到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更没想到我们喝的水是这样的。

”从那天起,所有阿里巴巴员工都在思考一件事。

问:如果世界不够好,你活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为此,阿里巴巴将每年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三作为公益基金,由集团员工和社会志愿者管理,重点关注水和空气。

此举在国内企业开展可持续公益活动尚属首次。

2017年,阿里巴巴3万多名员工通过民主选举,选出10名普通员工担任“慈善合伙人”。

在他们的三年任期内,他们有权决定和控制阿里巴巴每年数亿的公益资金。

财年公益基金实际捐赠支出超过1.6亿元,共资助境内外项目76个,其中环保领域项目51个。

向社会推广公益新理念,注重参与而不是金钱。

阿里人秉持一个公益理念:做公益需要时间。

比如去孤儿院陪伴孩子,转发公益信息,捐款捐物,了解和保护我们的森林河流,哪怕只是捡起地上的一点垃圾,都是一份心,也是一份小行动。

今天(9月5日)发起的“人人3小时,公益1亿”行动,让“慈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从阿里巴巴向中国全社会发出的更温暖的释放。

马云说,慈善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唤起多少爱。

一个人不一定能做慈善,但每个人都应该能做慈善、参与慈善。

马云的“朋友圈”里有姚明、李连杰等致力于公益的名人。

对于慈善明星所扮演的主角,他评价道:“他们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做了一些与自己不同的事情,奉献了自己的时间和真诚。

”过去人们对慈善的理解基本都是与捐钱捐物相关的行为,而阿里在95慈善周期间推出了“人人3小时”平台,赋予了“慈善”一个新的概念,即公众参与更重要,人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花在慈善上的时间。

而不是金钱。

阿里巴巴向社会发起“人人3小时”活动倡议,本质上是为人们提供线上线下公益项目信息发布、公益项目经验分享与交流、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等免费服务。

公益时间记录。

阿里巴巴秉承“人人参与公益”的理念,一直把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作为平台的首要目标。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95慈善周让慈善活动变得有趣。

用户可以通过涂鸦、玩游戏等活动零门槛参与慈善,只需一点点的努力就能捐出自己的善意。

互联网平台引领公益新潮流,数亿用户、简单有趣的参与形式、互动感强、参与零门槛……95慈善周的上述特点,让人在业界明显感觉到,由于平台、影响力、用户入口层面的天然优势,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或将引领未来公益潮流。

阿里巴巴平台上的许多“精选方”都成为了“慈善家”。

阿里巴巴集团财年数据显示,超过3亿用户和1万名卖家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公益活动。

这意味着四分之一的中国人通过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参与慈善活动。

此外,本财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共推动公众参与公益47亿人次。

作为全球顶尖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也拥有独特的平台慈善体系。

其特点是“最广泛参与”,利用新技术和商业基础设施,通过“善意+善意”的方式提升公益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有分析认为,阿里巴巴平台具有较强的连接属性,可以充分激活线上平台的用户群。

用户和卖家都可以在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平台上找到合适的公益活动。

阿里云、淘宝、菜鸟、农村淘宝及相关业务蚂蚁金服均将业务与公益结合起来,在业务中陆续推出了团圆计划等23项公益产品。

很多“买家”在淘宝上都收到过“团圆”的推送信息。

这套由阿里巴巴技术团队为公安部开发的互联网+打拐系统,从2020年5月15日上线到2019年5月15日,累计推送消息1亿条,近5亿人收到“团圆” ”推送消息,发布失踪儿童信息条被检索,寻回率96.74%。

团圆公益项目今日宣布,将携手高德地图,为全国用户提供DNA采集定位服务,便利和帮助更多被拐寻亲家庭尽快团聚。

同时,团聚系统还将适应社会需求,新增“团聚工程”功能,免费寻找走失的老人。

阿里巴巴平台目前拥有超过5亿消费者、数千万商户和数十万服务商——这不仅是商业资源,更是推动公益的优势。

慈善专家指出,阿里巴巴让慈善活动通过其各个平台入口有效触达线下各商家、实体和海量用户。

通过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力,利用技术创新和社会资源整合,可以唤起更多人参与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