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蚂蚁森林推出“猎树”计划,宣扬阿里巴巴“人人行动”的公益理念

时间:2024-05-20 02:24:49 科技赋能

每年吸引2.3亿用户、线下种下万多棵树的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开始开放向世界“寻找一棵树”。

9月5日,在阿里巴巴公益周“天更蓝”论坛上,蚂蚁森林发布了名为“蓝色星球”的公益开放计划,表示将向全社会开放其产品能力和技术平台,呼吁大家参与绿色未来。

这一现象级环保公益项目正试图转型为社会公益创新孵化器。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表示:“公益就在我们身边,移动互联网的科技力量让公益变得人人触手可及,人人都可以行动起来。

科技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公益。

”人人参与公益。

手机上的一棵虚拟梭梭树如何能够激励全球3%的人口参与并最终成为真实沙漠中的真实森林?在“天更蓝”论坛上,蚂蚁金服产品经理祖望分享了发生在蚂蚁森林的公众参与故事。

移动互联网让个人将日常低碳行为聚合成绿色能源,而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公益组织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让公益变得真实透明。

如果说2006年汶川地震引发的网络募捐开启了“互联网慈善”的上半场,那么现在则是大家行动起来的互联网慈善的下半场。

不久前,企业社会责任咨询机构商道纵横联合界面新闻开展了公众行为研究。

结果显示,超过82%的年轻受访者愿意节省资源支持环保,而只有约30%的人选择慈善捐赠。

“这体现了新的趋势。

95后、云上的一代,对公益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他们更看重的是参与,而不是金钱和物资的捐赠。

”祖望告诉记者。

今年9月5日,阿里巴巴向社会发起“人人3小时,1亿慈善”的倡议,并携手国内多家知名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发起首届“95慈善周” ”,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利用新技术和商业基础设施,通过“善意+善意”的方式帮助公众和慈善组织。

在“天更蓝”论坛上,蚂蚁森林发布了最新数据。

截至2019年8月底,用户已突破2.3亿,累计减少排放1万吨,累计种植真树1万棵。

科技力量的参与释放了个体的力量,实现了公益效果的爆发式增长,也让公益的参与者有了更直观的获得感。

开放成为公益创新的土壤。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实验室创始人陆建中博士看到了互联网公益的新趋势。

“互联网+移动端公益正在让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中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和效率,让公益走向多维度快速发展,也为跨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土壤。

“新的蚂蚁森林开放计划将鼓励更多低碳场景接入。

我们期待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合作伙伴加入到这一公益创新之中。

就在前一天,蚂蚁森林携手桃花源基金会试水保护 同时,蚂蚁森林也在尝试与北京合作探索公共机动车减排场景“开放不仅仅是寻找树木和保护区,也不仅仅是两者的结合。

品牌,但我们希望做到全链条。

“平台的开放性,让所有的绿色场景和资源都能够与平台上每个人的行动连接起来。

”祖望说。

在天耕兰论坛上,北京嘉歌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工展示了沙漠卫星图片“仔细看”你种下的蚂蚁森林就是你种下的蚂蚁森林。

张工说,看到这样的画面他也很疑惑。

拍摄时还是梭梭树苗,以卫星分辨率应该很难看到。

“但如果你种植几百万棵树,你就能看到它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 (数字地球仪卫星拍摄的蚂蚁森林卫星图)嘉歌将作为开放项目合作伙伴携手蚂蚁森林。

利用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探测更好的种植区域,探索用爱种植的森林的环境变化,让每个人在茫茫树海中“感受”自己的树木。

“这是中国一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也是一个公益大爆发的时代。

”张弓相信,科技能够带来最科学、最感人的公益。

菜鸟和阿里云也在“天更蓝”论坛上展现了对公益的开放态度。

菜鸟智能算法与传统物流行业的对接,每年可节省近10亿个包装箱的使用。

或许有一天,亲手党将不再因为通过“买买买”给地球增加负担而感到愧疚;阿里云ET环境大脑与内蒙古环保部门的对接,将为政府提供生态分析和智能决策,保护中国北方。

新疆水草茂盛。

在去年举办的首届全球XIN慈善大会上,马云呼吁慈善领域的政府、专家、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因为这些能力加在一起就是巨大的善源。

清华大学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振平认为,科技时代的公益除了重塑个人习惯外,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而这次跨界碰撞为公益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慈善创新。

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