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腾讯与腾讯合作的研究案例《腾讯:99 公益日》清华大学与腾讯合作,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堂正式发布并向公众开放。
该案例是腾讯“全球商学院合作计划”与国内顶尖商学院的首个研究成果。
将纳入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未来将正式纳入清华经管学院MBA课程体系。
将应用于商业道德、营销策略、战略管理等课程。
据了解,“99慈善日”是腾讯公益主导的互联网慈善日。
自2016年首次推出以来,腾讯通过不断开放自身的平台和技术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广泛人群的持续关注、参与和支持。
目前,“99慈善日”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场景最丰富的全国性慈善行动日:捐款人数从1万人增至1万人,扩大了近13倍;捐款总额从1万增加到1万。
从2.28亿元增加到14亿元以上,增长5倍多。
记者从班上获悉,今年“99慈善日”进入第五个年头,腾讯公益首次提出“一起做好事”的口号,凸显互联网慈善的低门槛:每人1元由公众捐款,腾讯慈善爱心企业将等额捐款,让爱心加倍。
99公益日,“科技向善”的实践范例。
本案例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胡作豪教授、刘丽娟研究员通过深度采访腾讯公益团队,其中包括腾讯创始人之一、腾讯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兼名誉理事它历时一年打磨,由陈一丹等高管和早期成员共同开发。
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腾讯公益团队深度访谈完成的第一个案例研究。
这也是国内顶尖商学院首次对腾讯的慈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继震、腾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翟洪欣、腾讯集团营销公关部总经理李航受邀出席当天的病例归纳活动。
第一节课,案例带头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胡作豪就腾讯“99慈善日”在互联网慈善领域的深入实践、规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共创开放生态、使命与未来导向。
精彩的解释。
“深入研究‘99慈善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进程,探索互联网慈善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继震教授表示。
“通过腾讯‘科技向善’模板的开放研究,通过中国企业的模式创新,影响全社会的‘科技向善’,也影响全人类的美好意识。
”该案例对中外公益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与国外数百年的公益事业相比,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只能算“弹指一挥间”。
然而,互联网的赋能,让中国的公益事业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条非常独特的互联网慈善之路,“99慈善日”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技术支持、营销助力、流量带动、数据链接被认为是“99慈善日”成功的四大关键。
科技是支撑“99慈善日”发展的基础。
案例分析认为,技术优势是腾讯推动“99慈善日”的根本要素。
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公司用技术、产品、创意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履行对社会的责任,用技术带动人们向善,这是腾讯的重要使命。
”腾讯公益发展之初,腾讯就成立了公益项目的技术团队。
从最初的“99慈善日”仅支持每秒数百字节的数据传输量,到引入双机集群支持传输量的增长,从“99慈善日”将成为每年的常规项目2019年,慈善团队将在2020年引入风险管控机制……随着项目的深入,“99慈善日”所有捐赠流程的技术开发涉及的技术指标越来越多,技术安全也很远。
同级别超级产品。
面对时间节点不可改变、流量不可控、系统稳定性要求高等技术难题,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
他们采用公益团队自身研发与腾讯内部其他技术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基础开发和运营。
将角色、应用开发、测试和运维分为五类角色,打造更冷静的功能,支持用户“捐款前三思而后行”、闪购技术、安全系统等一系列高度重视的功能。
技术变革中沉积了宝贵的功能。
项目成果。
案例认为,在理性公益的实践中,腾讯公益推出的“酷儿”具有代表性意义。
腾讯公益的“酷炫”功能可以在捐赠者进行捐赠前弹出该公益项目的项目立项时间、实施结果、财务披露、项目进展等信息,让捐赠者对公益项目有足够的了解。
然后再决定是否捐赠。
这样一方面保护了捐赠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捐赠者“头脑发热”的冲动捐赠。
对公益项目有足够了解的捐赠者,在捐赠后会持续关注项目的进展,确保自己的捐赠物有所值,看重项目创造的真正价值,判断项目是否值得继续支持。
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财富能够最大化,就会更深入地参与到项目中,成为长期捐助者,让理性公益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胡作豪教授表示,选择公益作为案例题材,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孟子书中讲到了“仁者爱人”的理念。
一个企业如果关心他人、社会、环境,就有机会成为百年企业。
企业有基业长青;同时,清华MBA教学在课堂上讨论慈善课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商业能力和遵守商业道德,因此有必要准备一些这方面的案例来实现教学目标。
之所以选择腾讯作为案例研究,首先是因为公益可以让科技变得温暖,温暖人心。
如何让这项冰冷的技术发挥出正能量,而不是负能量。
像腾讯这样的科技公司就是一个更好的例子;其次,作为数字时代全球领先的公司,腾讯慈善的核心理念是,它是如何运作的,它的效果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启示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教学和研究都非常有吸引力和有价值。
通过案例发现,技术的迭代将进一步让慈善成为每个人的现实。
“99慈善日”的快速成长,也带动了一代网民实现慈善理念“从指尖到内心”的转变。
慈善从指尖开始,逐渐沉淀到心中的理性,把一时的情感变成长期的习惯,走向情感驱动的理性判断。
腾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翟洪欣在课堂上表示,只有通过不断打磨产品和技术,秉承“理性公益,科技向善”的理念,不断查漏补缺,将它们固化在一个又一个的99个慈善日中。
每一点成果,都能保证亿万用户的每一份善意不被辜负,让爱变得理性、透明。
营销,助力“99慈善日”变身互联网慈善行动日。
案例透露,“99慈善日”从启动第一天起,就希望利用移动互联网、社交化等创新手段,让慈善成为一种轻松互动的形式。
一项成年人都可以参与的全民活动。
“99慈善日”互联网+慈善玩法在主题定位、活动策划、宣传传播助力慈善等方面与传统募捐完全不同,创造了更加有趣和互动的氛围。
情况,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在活动策划上,“99慈善日”的所有策划都是围绕非“非核心群体”展开的。
与欧美企业与个人公益捐赠比例约为3:7相比,我国公益捐赠大部分来自企业,约20%的捐赠来自个人。
个人活动成为推动公益的关键。
与希望工程的大眼睛、母亲的水窖等形象传播不同,99慈善强调情感共鸣,提供个体参与。
“一切沟通的第一点就是与公众对话,了解公众的参与感在哪里。
参与“99慈善日”的组织和企业成功策划的活动也是本案的重点:在“家乡味道”活动策划中,用户可以在99慈善页面选择自己的家乡,页面会展示当地风光、民俗、特产、文化,用户可以随时选择特产并点击购买,支持家乡农业和地方文化。
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地域归属感和参与感。
顺丰在参加“99慈善日”时,推出了集快递做慈善活动。
最初的探索是在快递包装袋的空白处发布公益信息,通过二维码进行爱心品牌宣传。
从2019年开始,顺丰在99慈善日期间推出定制版“慈善红盒子”,飘向城市的各个角落,传递爱的能量。
据不完全统计,“99公益日”期间,公众互动活动超过2000场。
社会裂变的作用逐年凸显。
2009年慈善日期间,共有45万人参与“一起捐款”。
2018年,这个数字迅速增加到1万,增长了54倍。
1999年慈善日期间,“一起捐款”总金额超过6.5亿,占当年活动募集资金总额的70%以上。
课堂上,李航表示: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腾讯将始终坚持“科技向善”的实践,将利用品牌力提供更多创新的社会服务。
“99慈善日”作为腾讯“科技向善”实践的典范,开辟了互联网慈善模式的新方向,成为首个互联网慈善日。
相信不仅会影响社会,为“全民公益”提供一个平台,也希望影响更多的企业伙伴助力中国公益事业,开辟更多创新的互联网公益模式,让善意绽放光芒。
一直。
今年“99慈善日”,腾讯公益将打造更丰富、更多元化的慈善参与场景,让捐赠变得有趣。
除了捐钱之外,用户还可以捐出脚步,甚至捐出微笑和知识。
用户的捐赠将可能获得好运卡、企业产品、电子书、电子课程、电子优惠券等的配套捐赠,并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一起做好事”的形式践行公益,惠及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