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强强联手开辟舆情研究新语境 「中国社会舆情指数」研讨沙龙在京举行

时间:2024-05-20 01:14:34 科技赋能

“中国社会舆情指数”研讨会6月1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

“研究沙龙”在北京腾讯汇举办。

本次沙龙发布了上半年中国社会舆情指数,包括网民社会情绪、网民媒体接触情况、热点舆情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调查数据。

腾讯平台、腾讯新闻网民的态度,众多新闻学、社会心理学、公共治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舆情民意研究,为社会“诊脉”。

上半年,“萨德丑闻”位居中国网民舆情热点话题榜首,今年1月至5月,公共事件超过10万起。

腾讯平台公开内容10万条,其中社交事件占比45%,时事事件占比30%。

从事件地域分布来看,国内或国际事件占比超过56%。

区域性事件所占比例较小。

受两会、韩国部署萨德、3月15日等事件影响,3月成为今年1-5月舆情最高的月份,韩国部署萨德引发的一系列风波也随之而来。

成为今年上半年网友最热议的话题。

了解信息、使用应用、看电视、通过朋友圈发表意见。

对全国20个大中小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应用程序和电视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媒体,超过80%的受访者每天或定期接触它们。

5-6% 的受访者每天使用应用程序。

60%的受访者基本没有接触过报纸作为信息载体。

在表达个人信息和意见方面,超过60%的受访者选择朋友圈作为主要渠道。

近30%的受访者选择微博,近20%的受访者选择QQ空间、新闻App和微信公众号。

北京网民的言论量是贵州网民的八倍。

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互联网强国。

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CNNIC公开数据),相当于欧洲总人口,互联网普及率达53.2%,成为网民第一大国世界人口。

中国网民对热点事件的积极参与程度如何?体现出怎样的地域特色?中国社会舆情指数上半年网民参与活跃度排名显示,今年1-5月,网民在腾讯平台公共场合围绕热点话题产生超过2亿条UGC(用户生成内容)。

舆情事件、各省(市、区)网民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仅占全国网民2.3%的北京,UGC内容却占全国的8.8%。

紧随北京之后的地区是上海。

但相比北京网友“精通天文地理”,上海网友对热点舆情事件的参与度却下降了一半。

在参与热点话题讨论方面,北京网民在全国已经“独一无二”。

相比之下,西南地区的活跃程度不及北京的1/8,其中西藏、贵州、云南等省份属于最不活跃的地区。

在大家的印象中,以“爱八卦”着称的广东和爱摆“龙门阵”的四川,今年上半年在网络舆论场上表现并不十分活跃。

互联网用户参与活跃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舆论场头号“网红”:马克龙情书走红舆论场 中国社会舆情指数 上半年舆情热点排名显示,新当选法国总统的马克龙5月,成为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领域“最热门”。

5月1日至5月17日,网友在腾讯平台公开场合讨论马克龙,评论数超过万条。

与热度峰值相比,马克龙当选带来的话题效应超过了《求是》中的凤姐。

“鼓励”事件和“武术打假”事件中的徐晓东,并远远超过了同时当选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以及1月份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年轻帅气的马克龙在法国受到不少女性选民的喜爱,但在中国网络舆论场,其粉丝主体并非“小粉丝”,人群数据显示,讨论马克龙的网友中有62.9%是男性。

80.7%是30-49岁的年轻人 马克龙在中国舆论场的受欢迎并不是因为他的政治身份,而他的爱情和婚姻经历成为中国网民谈论最多的话题。

相比之下,网友对他当选并打破法国“最年轻总统”纪录的关注度只有上述“八卦”话题的一半。

从这一点来看,年轻人对马克龙讨论的热情可能源于他们强烈的代入感。

“中国社会舆情指数”的研发始于2006年,是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与腾讯指数团队的合作研究项目。

社科院和新闻研究所拥有30年的舆情传播研究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汇集了多学科的社会研究。

专家是中国舆论和传播研究领域的专业权威;而腾讯的多个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和网民,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大数据用于舆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