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歌宣布暂停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合作后,发展自己的生态系统成为华为必须迈出的一步。
继今年1月发布HMS Core 4.0后,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宣布HMS Core 5.0在全球正式商用。
生态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更多的开发者和相关合作伙伴的加入。
同时,如何让它普及到全球也是华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HMS生态的发展历程及相关“走出去”问题,华为全球生态业务发展部部长章哲和副部长章立接受了媒体采访。
已成为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系统。
今年年初,华为确认了生态业务发展部门的相关信息。
事实上,该部门一年前就成立了。
据章哲介绍,团队目前有400多人,不包括研发人员,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看得见的成绩。
在HMS Core 4.0上,华为带来了包括华为云空间、华为智能助手、华为应用市场、华为钱包、华为视频、华为音乐、华为阅读、华为主题、生活服务等核心应用。
虽然距离完全成熟的GM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日常使用的部分需求。
借助HMS Core 5.0,华为向全球开放了支付、广告、浏览、地图、搜索等5大服务引擎,同时开放能力数量从去年的14个增加到56个套件, API从14个增加到56个,达到1个,这也意味着HMS生态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主要要素。
特殊的环境意味着华为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快速成长,而且他们确实成长得非常快。
数据显示,HMS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系统。
目前,全球已有9.5万个应用集成了HMS Core,全球注册开发者数量较去年增长近一倍,达到1万人。
“公司海外手机销售所需的TOP应用上架率已经超过90%,只有少数200多个应用在我们的应用市场没有上架。
我们主要以海外为主,初期我们致力于服务终端销售,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来的使命可能会有新的调整。
”章哲说道。
HMS出海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全球化时代,“出海”是HMS作为开放生态必须走的一条路,但这条路显然并不好走。
华为虽然坚持全球化路线30多年,但更多是以硬件终端制造商的身份融入全球市场。
如何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接受HMS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HMS“出海”面临的直接竞争对手是GMS。
华为需要做的不仅是快速提升自己的硬实力,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入到自己的生态系统建设中来。
尤其是后者,说服开发者从GMS迁移到HMS并不容易。
但这并非不可能。
经过多年的经营,华为在海外市场拥有非常多的手机用户,可以以亿为单位计算。
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分配渠道。
从第三方角度来看,任何服务都需要具有连续性。
换句话说,如果想要继续服务大量用户,加入HMS生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生态建设方面,章哲也表示,“我们的一大优势就是全场景模式。
华为的会员体系是全场景开放的,这是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
除了硬,我们还有软” ,我们的账号不仅可以跨1台设备、8台设备、N台设备,未来竞争对手很难赶上大会员账号体系。
”此外,华为虽然是一家擅长的公司。
硬件能力,近年来还无法覆盖所有场景。
理念的先进性让他们在软硬件整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事实上,软件和硬件并不是分开的。
很多时候,未来的交互方式往往来自于硬件创新,而不是纯粹的软件创新。
“这种综合的经验让我或者我们的团队更容易在全场景的生态建设上有更好的优势。
你会发现,如果你有硬件和互联网的基因,整个场景其实很容易部署,因为未来,新的性能平台可能不是手机,它可能是一个新的硬件,我认为这种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是我们当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优势。
”走哪条路?虽然HMS生态面向全球市场,但具体切入点如何选择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来说,欧洲市场的门槛比东南亚市场要高,因此国内企业很多。
出海时会进军东南亚市场 不过,华为在HMS发展初期并没有选择避开欧洲市场,“虽然”欧洲市场非常困难,华为必须做到这一点,解决大家的困难。
“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后,国内出海的合作伙伴就可以更顺利地进入市场,进行运营和开发。
”当然,这也可能与华为设备在欧洲市场的大量使用有关。
不过,在与媒体沟通的过程中,章哲也强调了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
华为海外服务引擎近期将东南亚作为项目合作的首站。
在如何运营全球市场方面,华为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改善本地化服务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1+N,现在我们的出海计划正在快速推进,不仅有8台设备出海,N也出海,HiLink也出海。
在一些本地合规方面,我们已经解决得比较好,而且我们没有看到很多明显的有机挑战,只是一些渠道合作伙伴的转型和我们自己营销方式的丰富,以及整个营销渠道的调整。
”关于HMS Core未来的发展方向,核心依然是本次开发者大会上提及的频率。
“开放性”非常高,华为未来将向开发者开放更多硬件功能,以进一步推动HMS生态的成熟。
不可否认,华为现在确实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星空”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