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微软召开最重要的年度开发者大会后不久,微软大中华区开发经验与平台合作事业部总经理司凯瑞(Srikanth Raju)和先生在微软中国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极客公园也受邀。
首先,司凯瑞先生回顾了微软过去一段时间在数字化转型和开发者支持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司凯瑞说,从云优先、移动优先,世界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智能云与智能边缘计算相结合,形成新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里,前端计算能力再次变得非常重要。
以智能汽车为例。
如果任何智能汽车具备智能能力,每秒产生的数据量可能会达到每秒GB以上。
通过数据采集和建模,我们可以实现智能驾驶、智能控制等新技术。
场景。
当然,这种建模仍然需要将数据快速传输到云端。
同时,前端和车辆本身的快速采集、采集、处理和分析也变得至关重要。
这就是智能边缘计算的需求。
它在智能云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实现,帮助我们在更多场景下便利生活和科技,帮助我们人类的生活。
对于智能云和智能边缘计算的核心技术,我尝试将其概括为三个最重要的技术领域:第一,跨设备。
传统上所有设备上都会有不同的用户体验,但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在不同设备上实现相同的体验,可能是Windows PC或Android设备,甚至是物联网或微软混合现实技术背后的计算能力可穿戴设备,无论是智能云计算还是边缘计算,跨设备的统一计算能力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第二,人工智能。
传统上,我们试图不断地理解机器,但未来,机器实际上会越来越方便地理解人。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认知服务。
认知服务是试图理解某些图片或语言的机器。
第三,云计算及其无服务器架构。
它实际上是未来最新的计算范例。
随后,先生司凯瑞介绍了微软与中国开发者合作的一些细节。
微软希望将这项技术带到中国。
其中,司凯瑞重点介绍了三家企业。
首先,愿意来。
甘来零售自动售货机集成了微软人工智能、微软云服务和最新的互动体验技术。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完成与用户的最新互动,可以用于营销。
活动还可以帮助幕后运维人员基于微信完成运维中的人机交流。
其次,中国创业创新公司Airdoc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轻松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
与传统的手工方式相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第三,Kyligence是上海加速器支持的初创企业。
也是全球最著名的开源社区旗下的中国顶级组织。
Kiligence的服务已经在微软的Azure平台上实现,可以帮助很多大数据公司利用Kiligence的技术在微软的云平台上服务更多的全球用户。
随后进行问答环节,以下为采访实录: 问:我刚才提到微软的优势是它是第一个落地中国的国际公有云。
除了这个优势之外,与竞争对手相比,微软对于中国开发者来说还有更多的优势。
还有其他独特的优势吗?比如,如果你为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些服务,会给开发者带来什么便利? A:关于我们为开发者提供的独特价值优势,我想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来回答。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首先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云。
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案例不断证明微软的云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云服务;而且它是一个可扩展的云,用户无需担心。
所有云服务均需提前预订,但用多少就买多少,从而实现最便捷、灵活的订购模式;微软的云服务集成了微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认知等最新科技技术,无疑是全球最先进的。
同时我们的云技术是集成度最高的全平台云技术。
不仅是Azure云服务本身,还包括Cortana、Xiaoice、Office和Dynamics等平台背后的云服务。
微软的云服务是一个集成的集群。
基于平台的云服务。
在Build大会上,微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和技术,称为Microsoft Graph。
Microsoft Graph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人、设备、数据的全面互联,从而实现跨平台、跨技术的一致互联和服务。
微软的云服务将帮助我们将所有设备、所有数据连接在一起,让我们能够从中挖掘出最大的价值。
从商业角度来看,微软的云服务是全球增长最快、数据中心数量最多的云服务。
截至目前,微软智能云Azure目前覆盖全球40个地区,这个数字超过任何其他云服务提供商。
我们提供的服务可以帮助开发者非常便捷地将其在中国的业务快速扩展到全球,并且扩展过程是无缝的,从而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快速的全球扩张。
问:API接口服务中有多少种针对中国的定制服务?请举一些接口的例子。
斯瑞凯:毫无疑问,我们希望微软全球云服务的所有功能都能在中国实现。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微软的全球功能正在不断落地,这些功能也在中国落地。
A:您认为中国开发商和国外开发商有什么区别?中国开发商有没有提出过您从未听说过或感到惊讶的要求?斯里凯:我出生在印度,在美国长大,在美国度过了30年。
我在硅谷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然后在世界各地工作过,例如芬兰、巴西和以色列。
我五年前开始在中国工作。
我自己的职业生涯让我对世界各地的开发人员有了一些了解。
无论出生在哪个大陆,开发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愿意接受挑战。
每当有看似无法实现的目标、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有开发人员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任务。
中国环境独特,机遇与挑战并存。
硅谷是一个机遇多、挑战少的地方。
硅谷的开发者不会像中国的开发者那样遇到很多环境、能源、医疗、健康等痛点和问题。
刚才提到的众多案例中,比如甘来自动售货机、Airdoc医疗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甚至是在过去一个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想象杯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项目,他们不仅有远见,高度,而且关注点非常高,而且是解决很多中国特有的痛点。
问:在Build大会上,微软推出了很多新产品和技术。
哪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令您兴奋?答:如果你问我人工智能最令我兴奋的是什么,我认为普及人工智能全球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概念。
人工智能民主化的意义在于,无论你做前端技术还是后端技术,无论你使用什么开发语言,无论你是开发者还是数据科学家,微软的人工智能技术都会为你提供服务。
你。
微软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人群,从而在全民普及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问: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积累了很多,现在正在通过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提供更多的API接口。
在开放API能力方面,有哪些动作值得关注或者开发者应该关注?答:我首先要讲的是Azure Cosmos DB。
Cosmos DB 是微软全球技术大会上推出的分布式全球多模型数据库服务。
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可靠的分布式数据访问和水平扩展。
强大和一致性都是数据库的优势。
同时,Cosmos DB作为数据库,有很多机会与人工智能本身融合。
因为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数据的应用能力,Cosmos DB 可以让人工智能在未来得到更好的落地。
二是数据库迁移。
未来,很多不同的数据库都可以迁移到微软云服务上,使微软云服务成为最开放的平台,可以支持Cosmos DB和众多的MYSql数据库。
问:我刚才提到混合现实是当今的技术。
我们看到很多关于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方面的案例。
中国开发者有混合现实的案例吗?答:我之所以谈论混合现实是当今的技术,是因为混合现实和HoloLens都是基于微软Windows 10技术平台的。
上个月,我们与合作伙伴OEM联合发布了多款基于微软混合现实技术平台的设备,其中包括联想和其他OEM。
其中一家制造商仅提供 1 的设备。
这个价格可以保证混合现实设备在中国的快速增长。
如今,微软在中国拥有拥有众多用户的混合现实社区。
混合现实技术的开发基于Unity 3D技术和传统的微软Windows 10现在成熟的开发技术。
基于OEM合作伙伴以及现有的用户群体和技术,可以认为混合现实技术已经是当今的技术,而不仅仅是未来存在的技术。
至于你提到的混合现实领域的真实案例——事实上,我们已经见证并正在与中国的许多应用程序和游戏开发商合作,在HoloLens和混合现实技术平台上创建了许多应用程序。
上周我刚刚和上海的客户分享了我们在这方面的最新进展,我也看到了我们的客户在这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果。
具体客户产品和项目的发布将于近期呈现给您。
此外,在Build Tour上,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专场,展示中国开发者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演示。
从混合现实技术应用的具体场景来看,我们最近其实已经宣布了很多合作。
第一个是微软近日与正荣智能物联网有限公司、Cross-Click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正荣智能物联将成为中国首批大批量采购微软HoloLens的企业,未来将使用微软混合现实。
科技打造新一代智慧城市管理平台。
第二个是关于中国四大建筑设计集团之一的华东设计院(上海现代设计院)。
许多著名的建筑都是他们创造的。
微软的混合现实技术未来也将应用到这个设计单位,帮助他们设计更多中国知名的地标建筑。
这些都是混合现实可以发挥作用的现实生活场景和行业。
问:微软是否会在中国推出混合现实技术的培训或推广计划? A:其实在中国,对于混合现实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我们会进行很多联合开发项目,和开发者进行互动。
过去我们曾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展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开发工作。
您可能还注意到,在构建之旅期间,我们有一门专门针对混合现实技术的课程。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培训和活动。
未来一两个月,北京、上海、深圳将开展为期一天的联合实践活动。
大家也可以继续关注。
在下一个财年,我们还将开展更多活动。
问:过去一两年,微软在非Windows平台上推出了很多好用的工具,微软的软件支持也非常丰富。
这些对微软有什么好处?在当今的云计算时代,操作系统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答:如今,开发人员无处不在。
开发者要解决的痛点,其实也是我们要解决的痛点。
我个人有很长时间的Java开发经验,所以我能够深刻理解开发者的痛点,所以我也致力于给他们带来更好的体验。
这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以我为例,我也使用iPhone,并且在iPhone上使用了很多微软提供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其实无论在什么操作系统平台上,微软的功能都可以解决我自己的问题。
我们希望为开发者提供良好的体验,这一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