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谁是风口的领跑者?

时间:2024-05-19 16:42:47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谁是领跑者?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21世纪以来第18个农业一号文件,直接将农业赛道推向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黑天鹅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正在持续发生变化。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将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关键。

年度关键词离不开新基建。

工业互联网正在快速推进,并以50亿到1亿的空间持续发展。

后疫情时代正在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

技术赋能让各大厂商基本上云,供应链转型持续升级。

政策支持方面,新基建被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多个省份相继启动总金额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的大规模应用,整个农业产业链正在重塑。

在科技赋能下,中国农业发展正进入从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的新阶段。

发展数字农业是18亿亩农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超过14亿人口、空间广阔的农业消费市场也吸引了互联网巨头和行业龙头持续加大投入。

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在数字农业方面的布局更加深入频繁:京东推出“农产品分销战略”、拼多多宣布设立亿元农业科技项目、腾讯安全发布新战略产品“腾讯平安平台”……智慧农业是先进科学技术与农村产业演进相结合的最佳实践。

当乡村振兴乘势而上,当BAT聚焦农业,当智慧农业的技术手段开始大规模应用时,是时候关注科技与农业场景结合的从业者了。

数字经济——智慧农业。

从上到下,政策支持智慧农业的兴起和发展,这与国内外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密切相关。

世界农业经历了以矮化品种为代表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和以动植物基因改造为核心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农业的第三次革命已经——“农业数字化革命即将到来。

同时,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从2010年的60%下降到2018年的2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目前,劳动力成本几乎占所有农产品生产的50%以上。

我国开始从顶层设计关注农业现代化转型和产业升级。

2009年,我国提出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并于2009年首次将“智慧农业”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此后,中央每年都会出台新的政策规划,鼓励智慧农业的发展。

今年1月,农业十八号“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十四五”两个良好开局,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努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

农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现代农业正在向智慧农业迈进,智慧农业以信息为生产要素,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的应用为特征。

也就是说,政策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积极的。

反映在市场数据上,也有明显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全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为1.26万亿元。

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

除了利好时代和政策外,智慧农业的发展还与技术息息相关,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成为“新基建的”。

发展重点逐步深化,科技与农业生产具体场景相结合推动智慧农业的趋势日益明显。

政策鼓励智慧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2018年,我国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接入比例超过98%,实现了世界领先的农村网络覆盖,有效为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铺平了道路。

综上所述,智慧农业的发展更多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推动。

作为政策重点,智慧农业的战略地位不仅带动了一批传统种养殖企业,如大北农、中粮集团、温氏股份等进军智慧农业行业,BAT加大布局更是也持续推动行业结构竞争的变化。

BAT正在深度布局,下一个万亿风口。

事实上,近年来在农业布局中,几乎没有各大互联网企业缺席。

其中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四家基本覆盖农业食品全产业链,其余布局在业务关系密切的领域,如食品供应链的美团、农业食品的拼多多等。

产品行业。

在三农领域,字节跳动致力于信息化、扶贫。

近年来,BAT聚焦农业,将农业视为不可避免的增量市场,也开始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从上游的农业生产赋能、中游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到下游产品销售的数字化建设,这无疑是一个更显着的信号——农业产业互联网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新风口。

腾讯打造“智慧农业平台”、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养猪开设“互联网农场”、京东打造智慧农业社区、百度实施“AI+农业”计划……综上所述,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智慧农业的重要性是同等的。

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下一个万亿市场即将到来。

这方面从天眼查的数据就可以看出:2018年全国共注册智慧农业企业30家。

资本也开始关注农业赛道。

据企业名片数据记录,2020年7月至2020年7月已披露融资事件,其中农业科技公司融资合计29.25%,农业辅助服务项目融资占比29.25%。

比例为18.87%。

但从宏观来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作为传统产业,农业产业的智能化演进更多地依靠单点技术在细分领域进行演进突破。

此前,36氪浙江在《智慧农业能否坚持「难而正确」的路?》指出,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和参与者的保守性决定了农业产业的智能化演进目前更多的是点状分布。

虽然国家层面整体鼓励技术创新,但各厂商基本只在自己的垂直领域发挥技术优势。

这与智慧农业的技术应用有很大关系。

农村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天眼微臻CTO易飞曾在36氪浙江对话中举了个例子:“以种植领域为例,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相对成熟,但应用效果仍处于自动化的初级阶段,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化,真正实现科学预测、指导农业作业、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实现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之一。

智慧农业目前面临的挑战。

“从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方面来看,智慧农业应用还存在采集成本高、商业模式缺乏、数据积累和数据整合不足等问题。

挑战不够。

农田信息传感、导航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仍需进一步突破。

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优化过程来看,智慧农业的发展仍然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撑。

谁将成为下一个领跑者?中国农业部在《发展发展智慧农业 建设数字乡村》中提到,智慧农业具有显着的多学科特征。

由于农业的生物学特性,将工业信息技术直接应用到农业领域往往不能有效解决农业问题。

必须针对农业生物学特性和农业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由于缺乏基础性、原创性研究,我国智慧农业技术不仅是“短板”问题,而且是整体“短桶”问题。

另一方面,农业总体规模仍以小农为主,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

劳动力短缺也持续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

由此看来,智慧农业想要蓬勃发展,除了解决技术应用的短板外,还需要汇聚各方力量。

现在,36氪可以提供一个机会,汇聚各方力量,帮助初创企业,从而推动国内智慧农业赛道的发展——“星”物种大赛“智慧农业新势力”项目征集活动已经开始,征集候选智慧农业领域TOP 100企业、瞪羚企业、重大成就;并联合行业巨头、传统企业、地方政府等市场参与者,通过行业专家指导、投资机构对接、36氪品牌曝光和成长指导四大核心权益,帮助参与者项目实现资源与资本的高效联动。

即日起,大赛将征集全国智慧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优秀项目。

我们将在上游聚焦生物科技,聚焦种子培育,重点扭转种子,构建绿色农业生态;中游聚焦数字农业,聚焦科技+农业,涵盖农机装备、大数据、无人机等科技赋能农业带来的产业升级;下游聚焦大消费给农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全面促进农村消费。

我们希望报名项目定位包括但不限于下图所列项目,融资轮数最好在B轮之前。

同时,10月-11月,大赛将评选优秀项目经过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四个赛区的海选和路演,最终进入决赛,并于12月举办总决赛和行业峰会。

与各赛区的“明星品种”一起,共同期待科技赋能农业升级的“高光时刻”。

此外,36氪还将持续为入围团队引入资源,涵盖投资者对接、名人1v1对接、行业对接、企业服务等,这是聚集各垂直细分领域的技术、资本和参与者的宝贵机会,深化相互理解,让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点。

为发展注入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