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F BDCI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数字安全技术协同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会上,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斗国家工程中心”)发布了业界首个数字安全技术创新平台。
该平台将为数字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测试验证、教学培训、竞赛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推动构建活跃的科技创新发展生态系统。
如今,协同创新已成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在论坛上指出,关键是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和机制,构建创新资源有机融合、高效配置的创新体系。
创新要素快速集聚,创新成果畅通。
构建完善转型创新生态集成创新平台,实现“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
北斗国家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孔孜表示,此次发布的数字安全技术创新平台正是这样一个集成创新平台。
该平台着力提升数字安防科研技术开发水平,重点关注安防大数据赋能和场景建设。
这也体现了公司和北斗国家工程中心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
该平台的推出将促进数字安全产学研链合作伙伴进一步合作,有效推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北斗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钟力系统介绍了该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特点。
他表示,该平台建立在已经形成的强大的大数据安全分析、人工智能和安全大数据基础之上。
打造领先、独特的科学装备、实验数据和应用场景三大科技创新要素,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以服务化的方式输出按需定制的研究场景服务能力和统一的资源管控能力,让研究人员能够在高水平的平台上进行数字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
会上,杜跃进、钟力、北京科技大学陈红松教授、中科院信息技术研究所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刘玉岭、清华大学陈康教授大学与未来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新共同参加了数字安全科技创新平台启动仪式。
未来,该平台将逐步承担数字安全联合研究实验、安全大数据开放等任务。
据介绍,北斗国家工程中心于今年12月进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
是我国大数据安全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服务国家战略任务、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需求。
通过该数字安全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实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孵化创新技术和产品,形成可持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推动数字安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数据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