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共同打造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建的“数字经洞”正式上线。
“数字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扫描、游戏引擎物理渲染、全局动态光影等游戏技术,生动再现敦煌历史场景藏经洞及其百年珍藏的6万多册珍贵文物在数字世界中以4K影视级的画质、中国式的现代工笔画艺术场景和互动模式,让公众可以“遨游”。
穿越唐末、北宋、清末等历史时期,亲身“参与”藏经洞丰富的历史。
在“见证”和场景的变化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敦煌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为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图片说明: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经洞”正式启动。
在当天举行的启动仪式上,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腾讯集团营销公关副总裁立航与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崔晓春共同按下启动按钮,宣布“数字经洞”启动。
即日起,公众可通过“游敦煌”小程序或“数字敦煌”官网直接登录“数字经洞”。
图片说明: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经洞”正式启用。
《数字经洞》是基于敦煌研究百年的研究成果、《数字敦煌》多年的积累以及游戏技术的技术优势而打造的。
它采用全新的理念和体验模式,首创了“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的形式,开辟了传统文化创新转化和呈现的新模式。
做好了传播敦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了全球数字共享。
出于积极探索。
同时,为了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数字经洞”计划推出多语言版本。
作为该项目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日报将携手敦煌研究院、腾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表示,“数字经洞”通过娱乐和教育,多角度、多形式向公众传递高度专业的敦煌知识,引领让公众默默地欣赏文物的价值。
,领悟古人智慧,传承传统文化,打造文物展示体验新范式。
希望通过“数字经洞”的发布,加强数字赋能和技术创新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更多文物资源“线上”入“云” ,突破“屏幕”,走出“圈子”。
不断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让更多优秀文化成果为人民共享。
图说: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在敦煌研究院致辞。
院长苏伯民表示,“数字经洞”是虚拟世界中首个毫米级高精度再现敦煌经洞,让国内外经洞出土。
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再现、重生,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成立的“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的代表性合作成果。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文物+科技”的融合,创新展示更多敦煌文化的优秀成果,探索创造文物展示体验新范式,有效推动敦煌文化的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
敦煌文化资源,让文物“活起来”,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召力,在海内外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图说: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致辞 腾讯集团营销公关副总裁李航表示,在“数字藏经洞”的开发过程中,敦煌研究院和腾讯投入了非常顶尖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用科技创新讲述藏经故事。
京东深厚的文化故事。
手机上的一秒,可以跨越一千年的历史。
在游戏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互动中,用户可以穿越时空,沉浸其中,亲眼目睹佛经洞从唐末到清末的面貌变化。
从高清再现到虚拟展厅再到动画互动,游戏科技与敦煌学的碰撞与刺激,让“数字佛经洞”成为了一场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启的沉浸式文化博物馆之旅。
相信这将帮助文化遗产博物馆更进一步,进入数字文化保护的新阶段。
图片说明:腾讯集团营销与公关副总裁、李航百年来首次发表演讲,数字化再现敦煌经洞。
敦煌经洞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文物6万余件。
这些古代文献和艺术品被誉为“解开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
目前,藏经洞出土的文物被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数十家收藏机构收藏。
敦煌研究院始终致力于链接社会力量,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经洞出土文献和文物进行全面整理和收集。
并通过不断推出创新的数字产品,探索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敦煌文化。
2020年6月,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腾讯互娱新“大门”,轻松了解佛经洞及各大文物。
图片说明:“数字经洞”以毫米级精度再现莫高窟“三层楼”和第十六、十七窟。
公众通过手机登录“游敦煌”小程序,即可进入高清还原的经洞。
,仔细观赏洞内的壁画、彩塑、碑文等细节。
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角色角色扮演“穿越”4个不同的时间段,与红辩法师等8位历史人物互动,“体验”经洞的前世今生。
伴随着琵琶、筚篥、鼓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旋律,公众将通过故事互动逐步收集和学习敦煌知识,逐步揭开藏经洞出土文献《敦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的面纱。
,最后进入数字展厅观赏更多文物。
数字展厅还展示了目前藏于敦煌研究院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等海外机构的经洞出土文物。
此外,由敦煌研究院、腾讯、QQ音乐、TME制作人联合打造的数字佛经洞主题曲《洞见时光》MV也即将上线。
歌曲特别邀请国际音乐人萨顶顶作为“数字佛经洞推广大使”倾情献唱。
“学术+科技”,打造数字文化博物馆新标杆。
在“数字佛经洞”启动仪式上,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发表了题为“《敦煌藏经洞的文化宇宙》”的主旨演讲。
她表示,与传统的博物馆参观模式不同,这个“数字经洞”充分利用了游戏技术的“数字生产力”,不仅在互动体验中加深了对文物的理解,更激发了探索历史的兴趣。
。
赵小星介绍,“数字经洞”旨在还原历史场景。
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团队主要由年轻学者组成,涵盖文学、艺术、考古、建筑、音乐、数字化等各个领域。
每个场景和细节都经过仔细研究。
图片说明:用户可以在“数字佛经洞”中“体验”佛经洞的关键历史场景。
比如场景中的三结寺,历史上是莫高窟附近的一座著名寺庙,但遗址位置至今尚未找到。
学者们利用敦煌文献P.T.《吐蕃寺院图》、莫高窟周边现存的古建筑遗址,结合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象,构建了一座符合敦煌五代、宋代寺庙特点的“三界寺”。
赵小星表示,为了让公众清楚了解佛经洞的历史,专家团队努力确保“数字佛经洞”传达的敦煌学知识点的准确性。
《数字藏经洞》由腾讯游戏CROS团队提供研发技术支持。
发布会上,腾讯互娱副总裁和CROS团队负责人崔晓春分享了《数字经洞》综合运用的前沿游戏技术能力和交互方式:一是高精度数字孪生。
为了还原莫高窟数米外的崖面原貌,以毫米级精度再现“三层”和第十六、十七窟,“数字经洞”采用数字扫描、三层渲染技术进行渲染。
三维建模技术。
它收集了 30,000 多张图像,生成了包含 9 亿张面孔的超逼真数字模型。
图片说明:“数字佛经洞”生动再现了一百年前千卷佛经洞的历史场景。
第二个是游戏引擎渲染。
基于游戏引擎PBR技术的高质量渲染,《数字佛经洞》营造出非常真实的环境氛围。
同时,基于全局动态照明技术,还原了上午10点的阳光效果,并增加了“开灯”观看模式,将走廊、壁画、个人纪念碑一一照亮。
这一切形成了超过36GB的巨大数字资产,但公众只需点击手机即可体验。
《数字经洞》应用了腾讯自主研发的云游戏技术。
所有资产的渲染均在云端完成。
用户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即可轻松进入“数字经洞”,获得影视级画质。
经验。
图片说明:打开微信小程序,即可轻松获得影视级画质体验。
崔晓春认为,游戏产业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基于尖端技术的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和生产流水线不仅可以用于游戏产品开发,还可以应用到数字文化博物馆领域,带来新的呈现方式和体验形式。
游戏技术正在超越游戏产业范围,为文化遗产乃至更多领域的数字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释放多元社会价值,推动游戏成为拥有更多可能性的“超级数字场景”。
游戏技术推动数字文化博物馆迈上新台阶。
“数字经洞”经历了近一年的研发。
它的出现是建立在敦煌学百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
“数字敦煌”的长期积累可以说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多年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图片说明:真实莫高窟的“三层”与数字世界的“三层”对比。
腾讯自2016年起与敦煌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先后推出《数字捐助》、QQ音乐《古乐重音》音乐会、《敦煌诗丝巾》、《王者荣耀》《遇见飞天》、《 《遇见神鹿》、《遇见虎旋》系列游戏皮肤、敦煌动画剧等优质数字文创内容。
其中,仅《遇见飞天》就有过万人接收;合作逐步深化,双方于2016年共同推出“游敦煌”小程序,打开了敦??煌文化传播的新窗口,目前小程序2016年总访问量已突破10000人次;双方进一步成立“腾讯互动娱乐×数字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始系统引入游戏技术,推出“超时空参与性博物馆”“数字经洞”。
纵观文化遗产传播的演变过程,从基于图片、视频、网站的“平面”数字形态,到具有3D、三维展示效果的“立体”数字形态,再到如今游戏技术的参与如今,以“沉浸式”、“参与式”互动体验为特征的数字化新形态出现,新技术不断驱动着文化博物馆产业的发展。
相信像“数字经洞”这样的创新探索将会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持续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