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大活动之一,华为云倡导“以科技智变,让城市发生质变”以“新型智慧城市”为主题的新型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论坛汇聚了学术界和行业领先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新型智慧城市中的发展与应用。
会上,华为宣布《华为云 AI 赋能智慧城市白皮书》,基于AI技术的城市治理创新变革,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城市,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顺应城市发展趋势、探索创新城市治理方法的重要举措和可行途径。
未来的智慧城市将利用人工智能驱动创新,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协助政府制定方针政策,服务企业和公民,关注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
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银山金山”的转变,将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温暖幸福。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在致辞中提到: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突破,技术应用正在加速。
未来三到五年,可能包括大数据、云、区块链、物联网在内的技术创新将进入一个彻底变革的时期。
我们必须关注技术带来的进步以及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表示:当AI技术走进城市,将会给城市带来质的变化。
它会带来什么变化,潜在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我们必须研究城市科学和城市物体。
只有系统地研究城市和城市问题,才能找到技术着力点,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华为云EI服务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 华为云EI服务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表示: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将引领人类进入真正的智慧城市。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系统化建设,实现AI赋能。
能源城市让城市发展更加高效、创新、有温度、可持续。
华为云城市Agent和城市智能Hub解决方案,实现城市感知、决策、执行的跨域场景协同和全面智能。
盘古大模型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华为云人工智能科学家、IEEE Fellow田奇认为,AI技术正日益进入各个领域,全方位改变人们的生活,承载着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
但时至今日,人工智能的开发仍处于车间模式。
一种场景需要开发模型,模型开发周期长达数月。
无法快速适应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日益增多的创新场景。
华为云发布的盘古系列大模型,可以实现大模型在多场景下的泛化和大规模复制,使人工智能开发从作坊式转变为产业发展新模式。
这使得城市智能应用的快速创新成为可能。
盘古大模型基于强大的AI算法、计算能力和数据吞吐能力,能够支撑城市各行各业以及各种创新和智能应用。
它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智能基础设施。
据悉,华为云发布的盘古系列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包括全球最大的视觉(CV)预训练模型之一,拥有30亿个参数,以及1000亿个参数和40TB训练数据与循环智能和鹏城实验室联合开发。
全球最大的中文(NLP)预训练模型。
未来,华为云将持续发布多模态、科学计算等多个领域的预训练模型。
目前,盘古CV大模型已在工业、能源、医学影像、金融、环保等多项实际任务中得到验证。
不仅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而且平均节省了90%以上的研发成本。
同时,在ImageNet 1%和10%数据集上的小样本分类精度达到了业界最高水平(SOTA)。
ImageNet上的线性分类评估首次取得了与全监督相媲美的结果,并总共获得了十多项行业奖项。
挑战冠军。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背后,是华为底层软件、训练框架、ModelArts平台的协同优化,充分释放算力,实现最优的全栈性能。
2017年,华为云一站式人工智能开发平台ModelArts进入领导者象限,连续稳居中国公有云服务机器学习市场份额第一。
今年,ModelArts持续演进,发布3.0版本,汇聚不断创新的AI技术,协同华为云代理、知识计算等行业AI实施解决方案,进入+政企客户项目,积极践行普惠理念人工智能,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
城市智能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实现全要素协同、打造全场景智慧、提供全周期运营管理。
华为城市智慧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云网边端协同,构建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准判断、持续演进的开放智能系统,形成智慧城市。
完整的数字化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城市全场景智能化,加速城市创新质变。
目前,全国10个城市已与华为共建城市智慧,让城市逐步实现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全业务融合、全场景智慧。
数字决定命运,智慧引领未来。
智慧城市将通过更多的数据积累,包括经验积累、方法积累,实现更好的感知、协作、洞察和创新,实现城市治理模式、产业模式、服务模式和发展理念的突破,用智慧实现突破。
具有真正的价值。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一个生命体、一个智慧体。
它不断成长和发展。
只要我们科学施策,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这座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