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腾讯、京东等向万达商业投资340亿元,力争尽快上市,巨头为何这么做?拯救万达还是对抗马云?

时间:2024-02-29 10:29:18 技术落地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腾讯京东的投资,既是万达的自救,也是腾讯京东对抗阿里巴巴的举措。

1、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趋势下,万达一直在努力转型。

腾讯京东的投资是万达急于转型的重要因素。

因素,万达业务范围广泛,但主要赚钱业务基本都是线下。

在互联网时代,相信转型已经深入到每一位万达人的心中。

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万达需要腾讯的流量支持和京东的电商产业链服务,那么为什么这么喜欢围观的阿里巴巴不入股呢?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杜波认为,腾讯、京东、苏宁、融创、万达五巨头出现在同一份投资持股协议中。

这绝对是一个会上头条的节奏。

这将是全球互联网公司的趋势和实体商业巨头中最大的单一战略投资之一。

这场资本大戏是王健林回归A股的关键一战。

此举背后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万达将引入战略投资、更名并尽快在A股上市;二是万达将引入战略投资,更名并尽快在A股上市。

其次,重新定位后的万达商管集团将利用腾讯、苏宁、京东庞大的线上流量以及自身庞大的线下业务。

商业资源开展多方位合作,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商业模式。

我们知道,去年7月万达出售了77家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总价超过630亿元。

今年,它出售了伦敦和澳大利亚两个海外项目。

出售这两处海外房产后,万达已能够基本清偿海外负债。

对于抛售资产、转向轻资产模式的动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最终目的是为A股上市增重。

万达连续出售资产收回的资金已经能够覆盖2016年万达商业从香港股市退市时签署的对赌协议。

即如果万达商业未能在2018年8月31日之前获得A股股票私有化后,上市后,万达集团将以每年10%的比例回购该基金的全部股权,预计扣除费用后总额约为16.5%至20%。

也就是说,如果万达无法在今年8月底上市,将面临巨额回购款等费用,这将对万达的流动性造成巨大压力。

29日,腾讯、京东、苏宁、融创合计投资340亿元收购的四家公司,是万达商业私有化过程中引入的投资者持有的14%股份,这也解决了万达的回购和流动性担忧。

公告称,引入腾讯等四大战略投资者后,万达商业将更名为万达商业管理集团,并将在1至2年内消化房地产业务。

万达商管未来将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

方将推动万达商管集团尽快上市。

万达商管集团将利用腾讯、苏宁、京东庞大的线上流量和自身庞大的线下商业资源,开展多方位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商业模式。

腾讯将推进与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战略合作。

腾讯、苏宁等投资者将利用资本力量,继续支持万达商业加速发展,尽快实现万达广场1000家的目标。

四大巨头出资340亿元,占股14%,这意味着万达商业的估值超过2400亿元。

这个时候,四大巨头投资万达商业其实是相当划算的。

毕竟,万达商业在私有化后错过了一波房地产股上涨的机会。

如果万达商业没有退市并以二级市场价格收购14%的股份,四大巨头将支付超过340亿。

但未来当万达上市时,凭借这5大企业IP的号召力,340亿的投资回报绝对是惊人的。

此外,根据万达年会上刚刚公布的数据,万达商业2017年营收为1125亿元;租金收入25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4%,同比增长30.3%;新开门店数量占新开门店总数的21%。

%,其中万达仅在24个轻资产项目中分摊部分租金,而总租金却上涨了30.3%,表明老开店的租金增速至少为两位数,这意味着即使万达不不开新店,租金会更高的涨幅。

万达广场总客流量31.9亿人次,同比增长28.1%。

新开门店数量增长21%,其中不少是下半年开业,客流量增长28.1%。

这有力地证明了万达广场老店的客流量也在逐年增长。

可见,四大巨头参股的万达商业仍然是一项非常优质的资产,既能实现业绩稳定增长,又能保证投资安全。

万达商业更名为万达商管并重新定位后,结合几大战略投资者的线上线下优势,打造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重的新零售、新消费模式,显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发展空间。

这种类型的合作有很好的市值管理主题。

事实上,这件事不能简单地视为拯救万达或对抗马云。

商业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抗不一定就能胜利,但合作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更大的蛋糕。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五巨头合作的话,就会有很多饭吃。

如果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蛋糕做大,何乐而不为呢?上述投资者中,腾讯、融创、苏宁均与万达有过业务往来。

而且,别忘了苏宁和阿里巴巴互相持股。

阿里巴巴此次没有现身,并不意味着马云的阿里巴巴团队被排除在外。

巨头的战略布局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没有必要简单地夸大对抗。

这个级别的企业家巨头都是互相扶持、互相扶持的。

我们知道,今年王健林在海外进行了大量投资,并涉嫌将个人资产转移到海外,引起了高层的不满。

于是,万达的各项银行贷款被撤回,万达立刻在融资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双手。

其中各类资产维持融资困难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万达商业很有可能以低估的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更好的融资。

因此,腾讯、京东、苏宁此时趁势而上是明智之举。

另外,我们要知道万达商业本身还是一个非常优质的资产。

万达拥有一流的商业地产运营团队和线下资源。

在全国各大城市均设有万达商业城。

新零售的核心是打通线上线下资源。

其中,腾讯、京东线上蓬勃发展,优势巨大,但线下资源和硬件协同相对较弱。

投资万达商业符合腾讯和京东的新零售战略规划。

我个人觉得更多的是新零售策略。

零售业与马云的较量。

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联盟,苏宁投资万达商业或许更多是为了拯救万达。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近期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在各条战线上的战斗十分激烈。

阿里巴巴投资了三江购物、百联集团、大润发等,腾讯集团投资了家乐福、红旗连锁、永辉超市等。

有生鲜领域的战争,也有近期云计算投资网宿科技的沸沸扬扬的事件。

虽然如今谣言被辟谣,但这表明两大业务部门之间的商战正在加剧。

因此,入股万达商业无疑对马云的阿里巴巴团队有帮助。

也将领先马云一步,抢占线下新零售的先机,奠定更大的优势。

万达商业更名,回归A股。

腾讯作为主保荐人,与苏宁、京东、融创、万达商业在北京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期间引入的投资者。

万达商业持股约14%,估值2429亿元。

腾讯、京东等四大巨头纷纷投资万达商业。

是万达自救,还是腾讯、京东对抗阿里巴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腾讯京东的投资,既是万达的自救,也是腾讯京东对抗阿里巴巴的举措。

1、万达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努力转型。

腾讯投资京东是万达急于转型的重要因素。

万达业务范围广泛,但主要赚钱业务基本都是线下。

在互联网时代,我相信转型已经深入到每一位万达人的心中。

万达从线下向线上转型,需要腾讯的流量支撑和京东的电商产业链服务。

那么如此喜欢出风头的阿里为何不入股呢?因为阿里巴巴的马云和万达的王健林有一个亿的赌注。

如果2020年电商业务占零售业务比重超过60%,那么王健林将输给马云1亿。

看似调侃不少,但马云曾对王健林说过:转型就像拔牙,是要付出代价的。

但首富王健林却表示:他不准备付出高价。

价格太高了,他就没钱了。

因此,万达入股显然有拉拢腾讯、京东的嫌疑,但更多的是为了拯救自己的转型。

2. 巨头们相互竞争,各有各的议程。

腾讯投资京东也有对抗阿里巴巴的成分。

首先,从万达商业的规模来看,腾讯、京东等巨头的投资必然会赚钱。

不看好的话,只有傻子才会愿意花几百亿。

其次,腾讯在多个领域与阿里巴巴竞争激烈,而阿里巴巴无疑是京东电商的最大竞争对手。

因此,明眼人都能看出,腾讯投资京东有与阿里巴巴对抗的潜力。

但从商业角度来看,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腾讯、京东等巨头投资万达,必定是双方双赢的局面。

万达可以借助腾讯和京东的力量快速完成转型,而腾讯和京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阿里巴巴,降低阿里巴巴在各自竞争领域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