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今年“双11”为何“悄无声息”?

时间:2024-02-26 18:31:39 技术落地

其实你可能不知道,今年的双11是在10月20日开始的。

只要去淘宝,你就会发现双11活动的预售将于10月20日开始。

但即便提前这么远,网络上依然没有热情,除了商家自己的宣传之外,没有任何讨论。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没有钱,另一方面大家的购物热情在被连续几年的双11套路收割了智商税后也逐渐清醒了。

此外,阿里巧妙地将双11期间的购物变成了社交活动,让本已疲惫的大众彻底放弃了双11的购物模式。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贫穷。

当一个新事物出现时,每个人都会好奇并愿意尝试。

这也是双11刚出来的时候就非常火爆,甚至成为了一个节日。

当年,11月11日熬夜清购物车甚至会成为热门话题,因为这一天买东西确实会比平日便宜。

后来,随着销售奇迹的不断出现,套路也越来越多。

购物不再只是购物。

它还需要深入的数学知识、各种优惠券和折扣。

你熬夜算了半天之后,发现其实也无非如此,甚至比平时的节假日折扣也好不了多少。

更何况,之前卖家涨价了,你熬夜抢到的打折货,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是智商税,因为他平时可能只会按这个价格卖。

如果只是这样就好了。

对于真正需要购物的人来说,没关系,因为无论打折与否,无论便宜与否,只要有需求,最终还是会买的。

但这并不是双11唯一令人反感的事情。

,但他把简单的购物变成了社交。

大家都知道拼多多有刀吧?相信大家尝试几次后都会讨厌这种模式,因为这种不断分享链接请朋友帮忙的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打断模式。

在经常上网的一代人看来,日常社交的标准就是“能避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去麻烦别人”。

因此,您将有一个愉快的购物经历。

且不说把折扣搞得特别复杂,你还会把一次购物活动变成一次烦人的社交,进一步增进大家的感情。

厌恶。

结果大家都看到,双11建楼活动被大家诟病之后,双11不再是一个供人们享受的购物节,而是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就像妇女节一样。

圣诞节期间,商家也会举办活动,大家不再期待双11购物有什么惊喜。

新购物业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每天都是“双11” 。

具体来说:在互联网新业态下,网上购物已成为生活常态。

目前,由于新兴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电商及各大平台都已具备成熟的网购机制。

人们可以购买所有物品,从针到各种家居用品。

电器、全屋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网上购买,而且库存充足,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很多。

关键是:淘宝、京东、天猫等主流平台通常都会有各种折扣和促销活动。

因此,与以往的双十一促销活动相比,吸引力较小。

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

如今,每天都会举办各种直播活动,尤其是以李佳琪、薇娅为代表的网红主播,堪称新现象级网购模式。

以10月20日为例,李佳琦销售额突破20亿元,薇娅销售额突破10亿元。

另外,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网红直播带货,每天都在消费、分流网购者的荷包,再也不会挤在“双11”这天去闪购了。

当前背景下消费疲软。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已成为新常态。

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刺激消费的措施,但总体来说,老百姓的口袋已经不再鼓鼓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紧张感和消费欲望明显降低。

对于那些花钱太多、借钱的消费者来说尤其如此。

因此,尽管10月20日开始铺天盖地的“双十一”预热和抢购,但响应者寥寥无几,响应者不多也属正常。

我在这里呼吁:我们要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量力而行,不要只为了拆包装的快感。

严格节约!为我们的每一位网上购物者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首先,疫情持续的不确定性对很多人的生活特别是收入来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你的收入不固定,甚至没有的时候,你还是要先解决温饱,然后再考虑其他事情,尤其是网购。

想买的东西很少,又实在没钱付,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其次,国家金融政策的收紧和严格的风险控制,导致很多使用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服务的人的花呗、借呗额度大幅下降甚至归零,导致很多人无法消费。

第三,疫情之前,大家的双十一还是很疯狂的。

经历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经历了生活的洗礼,消费也变得更加理性。

他们不再盲目过度消费,而是开始存钱。

节省。

第四,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快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很多习惯网购的人慢慢回归实体消费。

第五,短视频带货和直播带货对电商的影响,使得传统电商提供的折扣大幅减少,导致客户收益越来越少,客户来源越来越分散,用户粘性降低。

第六,国家对电商的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逐渐减少,导致电商平台成本逐渐上升。

自然,给用户带来的好处就减少了很多,对客户不再有吸引力。

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