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源是1999年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同时也得到关联公司业务和服务的支持,运营商业生态系统。
1、1999年是中国电子商务起步之年。
这一年,C2C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在中国诞生。
淘宝开始蓬勃发展。
今年,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C2C平台是王军涛的8848。
三个月后,是邵亦波的易趣。
一个月后,后来的巨头阿里巴巴诞生了,其C2C网站淘宝直到2003年才刚刚成立,比第一个晚了4年。
那一年,8848和易趣就是武当和少林,各自处于巅峰。
然而,随着21世纪初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危机的到来,8848从此衰落。
eBay也被美国eBay收购,成为eBay。
2003年成立的淘宝,依靠软银背后的资本支持,扩大了对eBay的影响力。
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三年时间,免费的淘宝击败了收费的eBay,此后eBay退出了中国。
一代强大的淘宝直到今天才成为C2C领域的王者。
2、2008年是中国电子商务起飞的一年。
这一年,B2C模式(企业对客户)首次亮相。
天猫、京东网不剑网在淘宝取得巨大成功后,其经验、优缺点被各流派充分吸收和总结。
因此,一种更为成熟的B2C电子商务模式诞生了,即网上商店模式。
2003年,复制国美模式的京东遭遇非典打击。
雄心勃勃却遭遇挫折的刘强东痛定思痛,决定关闭所有线下门店,专注线上商城。
?于是,2008年,刘强东将自己的网站更名为京东。
?2008年,淘宝还推出了自己的B2C模式——淘宝商城,也就是今天的天猫。
如今,天猫已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流量来源。
历年双十一活动规模从千万到千亿,是中国B2C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
如今,这两者已经是B2C领域的两个巅峰。
然而,如此辉煌的数据背后,却是众多电商网站的悄然出现和消失。
比如同样在2008年左右出现的凡客,一炮而红。
很多80后都曾经是它的忠实粉丝和顾客。
遗憾的是,由于盲目扩张和发展策略不稳定,凡客在2013年后逐渐消失。
3、2013年开始,随着传统电商领域的逐步稳定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新的电商模式开始在国内流行。
这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个性化消费群体,催生个性化。
如果说C2C和B2C服务定制,这两个传统行业都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升级。
O2O是互联网第一次在商业活动中占据主动。
由于移动支付的出现,消费者无需提前准备现金,服务提供商也无需担心收到假币和信用问题。
因此,在衣食住行领域,O2O完美满足了双方的需求。
如今,餐饮业、服务业、团购几乎都采用O2O模式,比如我们都熟悉的饿了么、美团。
与B2C相比,O2O通过线上吸引客户来销售线下服务。
消费者在线选择服务、在线完成交易、结算,在线下体验和享受服务。
这种模式下的用户体验更加个性化。
作为90年代出生的消费主体,也更符合时代特征。
4、近年来的P2C电商模式主打“生活服务平台”。
无论发展什么样的电商模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吸引C端。
因此,P2C电商模式(生产到客户)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与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买卖的商业活动。
P2C力求将一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如房产、餐饮、交友、家政服务、票务、健康、医疗、保健等都聚合在平台上,实现电子商务在服务业。
阿里巴巴、腾讯所宣称的“新零售”时代,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依靠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互联网脉络,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P2C领域,目前的线下零售巨头都具有天然优势。
因此,我们看到,2014年,上市零售企业红旗连锁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合作,意图打造国内最大的P2C工业电商平台,2017年初,阿里巴巴收购了大润发,之后又收购了大润发。
十年互联网霸主,开始布局新零售时代。
?回顾中国电子商务版图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清晰的脉络:C2C的出现符合国人最早的互联网思维和消费需求,而B2C则是这种需求的发展和发展。
标准化服务。
最终,在个性化消费时代,O2O成为了B2C的特殊延续,而在P2C时代,大家都在思考如何从简单的买卖行为中找到最完美的服务消费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