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后端技术 > Java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归纳

时间:2023-04-01 23:34:19 Java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自学内容,非原创,因无法设置转载多篇,只能选择原创。参考文章见文末。请原谅我不精确的引用表格。1.几种分层结构参考模型共同的5层架构是基于:标准的7层OSI参考模型,事实上的标准4层TCP/IP参考模型2.OSI参考模型1~3层:通信子网,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邮件)5~7层:资源子网,用于数据处理(打包)结构层主要协议??应用层7HTTP、SMTP、FTP表示层6会话层5ADSP、ASP传输层4TCP、UDP网络层3IP、IPX、ARP、RARP数据链路层2SDLC、PPP物理层1RJ45、802.31。应用层所有的用户和网络交互界面,所有能与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都属于应用层2.RepresentationLayerrepresentation对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的信息表示的逐层处理对于例子:数据格式转换(编码格式之间的转换,使不同的主机即使使用不同的编码格式也能相互通信)数据加密和解密(密码传输)数据压缩和恢复(发送端压缩,接收端解压))表示层在TCP/IP中包含在应用层中3.会话层为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连接建立和顺序传输数据建立连接(建立会话)和建立同步(SYN)功能: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检查点的使用允许通信在通信失败和恢复后从检查点恢复,而不必从头开始。适合传输大文件。4、传输层负责宿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段或用户数据报。(因为是端口号之间的通信,所以是端到端的)下面的层(1~3)是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以是点对点的通信。功能: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也就是没有确认机制)差错控制。如何控制发生的错误。流量控制。传输速度匹配控制,接收方根据自己的处理速度控制发送方的速度。复用和解复用。多路复用,即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下层传输层的服务(两个进程的报文连同端口号一起发送到传输层);多路分解,即传输层将接收到的信息分发给不同的进程。(可以保留,永不服输)5、网络层的主要任务:将数据包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为数据包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数据过大时切)(实现互联网互联)传输单元为数据包功能:路由选择。通过路由选择算法,选择合适的路由器路径进行传输。流量控制。限制发件人速度。错误控制。例如,奇偶校验码。拥塞控制。如果所有节点都来不及接受数据包,大量数据包将被丢弃,那么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6.数据链路层将从网络层传来的数据包组装成帧。传输单位是帧。功能:装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错误控制。帧错误+位错误。FlowControl访问(准入)控制。控制对通道的访问。控制哪个主机可以占用频道。7.物理层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传输的物理单位是位。透传:无论给什么码流,都会转发。功能:定义接口特性。(物理上,接口是如何连接的)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定义传输速率比特同步比特编码3.五层结构模型4.TCP/IP四层结构模型5.三模型对比参考文章计算机网络的七层结构、五层结构和四层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