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代,计算机还是一种神秘而昂贵的设备,只有少数专业人员才能使用。但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有两位教授有着一个宏大而远见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使用计算机,不论他们的专业和背景是什么。他们是约翰·克米尼和托马斯·卡茨,他们创造了一门名为BASIC的编程语言,为普及计算机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克米尼和卡茨都是数学家,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的潜力和重要性。他们希望让计算机成为一种通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而不仅仅是科学和工程的领域。他们认为,计算机应该是人类的伙伴,而不是对手,应该是教育的媒介,而不是障碍。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计算机的权利和能力,只要有一种合适的语言来沟通。
但是,当时的编程语言都是为专业人员设计的,比如FORTRAN和ALGOL,它们的语法复杂,结构繁琐,数据抽象,难以学习和使用。克米尼和卡茨觉得,这些语言不适合教育的目的,也不符合他们的理念。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创造一门新的语言,一门为了教育而生的语言,一门简单而通用的语言,一门叫做BASIC的语言。
BASIC的全称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意思是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这个名字就反映了这门语言的特点和目标。BASIC是为初学者设计的,它的语法简单,结构清晰,数据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BASIC是通用的,它可以用来解决各种领域的问题,不论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社会,还是艺术、音乐、文学、游戏,都可以用BASIC来表达和实现。BASIC是符号的,它使用字母、数字和一些数学运算符来构成指令,而不是使用机器码或者汇编语言,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地与计算机交流。BASIC是指令的,它是一种命令式的语言,每一条指令都是一个动作,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而不是一个函数,描述计算机要返回什么,这样可以让人们更直接地控制计算机。
BASIC语言的设计原则是简单、直观、灵活和友好。克米尼和卡茨在设计BASIC时,参考了其他的编程语言,但是只保留了最基本和最常用的部分,去掉了不必要和复杂的部分。他们希望BASIC语言能够让人们快速地上手,轻松地编程,愉快地学习。他们还希望BASIC语言能够适应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不受硬件和软件的限制。他们还希望BASIC语言能够与人们的日常语言相近,不让人们感到陌生和恐惧。
BASIC语言的第一个版本只有14条指令,后来发展到了17条指令。这些指令包括了输入、输出、赋值、运算、条件、循环、跳转、函数、数组、字符串等基本的编程元素。这些指令都是用英文单词或者缩写来表示的,比如LET、PRINT、IF、THEN、ELSE、FOR、NEXT、GOTO、GOSUB、RETURN、READ、DATA、DIM、DEF、REM等。这些指令的用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格式来书写,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