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产品发布近两年后,华为Mate50系列终于正式与大家见面了月初。
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顶级旗舰,华为Mate50系列集华为创新技术之大成,配备了北斗卫星通讯、紧急模式、XMAGE超光成像等多项业界领先的配置和功能。
不久前,笔者还首次拿到了华为Mate50 Pro金黑新机。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款手机的实际体验,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创新。
两大黑科技创新,其背后的技术能够显着提升用户体验。
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通讯和应急模式本质上是华为在通信和续航两个领域的最新成果。
换句话说,普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使用华为Mate50系列的这两项功能,但其背后所需要的技术和努力却值得我们尊重。
而且,这两个功能对于紧急情况下的通讯和救援也很有帮助。
其实,除了北斗卫星电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知到华为Mate50 Pro的通信能力。
比如,其超强的“抢网”能力,让手机即使在商场、车站、展会等人流密集的区域,以及扫描健康码、行程码、支付码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网络连接。
,基本上不会遇到网络拥塞的情况。
续航方面,华为Mate50 Pro不仅拥有大电池、支持66W超级快充,可以有效解决续航焦虑,而且还拥有一些其他智能手机所不具备的功能。
最典型的就是它依靠全身恒温加热技术,即使在超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超长续航和正常快充。
鸿蒙系统3.0,很多细节体现了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很多对手机不太了解的普通用户其实对华为手机(尤其是华为旗舰)的评价很简单,就是“好用”或者“很好用”。
事实上,这些都是华为在操作系统上并与硬件相结合做出的一系列改进。
虽然很难用参数来量化,但却是良好用户体验的关键。
例如,搭载鸿蒙OS 3.0的华为Mate50内置智能桌面布局,可根据App类型和图标颜色进行分类,一秒治愈重度强迫症患者。
此外,新增的万能卡可以直接将购物平台的物流信息、生活平台常用的商户等功能放置在桌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的操作层级,实现常用功能的一键访问。
再比如,针对手机操作不如桌面系统方便快捷的问题,华为Mate50支持超级中转站功能。
文件、文档、视频、图片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可以暂时放置在中转站中,用于编辑文档或与朋友分享时随用随用。
而且,借助超级中转站,数据可以跨设备快速传输,打破不同终端之间的传输壁垒。
针对普通用户无法或不敢清理手机内部存储空间的问题,华为Mate50支持超空间压缩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为手机增加十几甚至几十GB的存储空间。
对于微信来说对于占用大量空间的用户来说非常容易使用。
最重要的是,虽然上述功能目前是华为Mate50系列独有的,但相信未来会逐渐普及并适配到华为其他机型上。
当然,华为Mate50系列还拥有一些基于硬件支持的专属便捷功能,比如智能扫码。
该功能可以让手机摄像头智能区分支付码、健康码、行程码、乘车码等,用户只需将二维码与屏幕解锁状态对齐,然后轻触后面板两次即可扫描。
扫码工作时不再需要打开各种App,扫码效率显着提升。
至于XMAGE超光变影像带来的画质提升,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媒体和数码博主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影像评测,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在十级可变光圈、计算光学、原色引擎、XMAGE图像风格等软硬件的支持下,用户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光环境的质量,就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
随时随地拍照。
总结 说实话,华为Mate50系列发布后,笔者并没有立即进行预订,而是等到iPhone 14系列发布后才做出决定。
选择华为Mate50系列,部分原因在于其创新实力,显然比iPhone 14系列更为出色。
这是品牌和产品诚意的体现。
另一方面,他们担心Smart Island的适配以及首批iPhone的质量控制不佳。
这实际上是过去用户首次使用iPhone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真正深入体验了华为Mate50 Pro后,我认为它的功能已经达到了高端旗舰的预期水平,并没有令我失望。
至于那些黑科技,可能并不常用,但是实现这些黑科技所需要的技术,其实是可以提升体验的。
此外,鸿蒙系统3.0在日常体验中提供的细节功能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值得点赞。
最后,我想多谈谈华为的老对手苹果。
据媒体消息和投行报道,苹果已经放弃增加iPhone 14产量,因为iPhone 14自推出以来似乎销量不佳,这与华为Mate50系列的热销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是这样?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
市场会用销量来辨别真创新和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