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款柔性屏腕机的发布,新型柔性折叠屏带来的产业变革影响和机遇备受关注。 近日,在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同期举行的显示产业大会上,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柔性屏正在细分市场寻找更多应用场景,预计柔性折叠科技将改变行业。生态、融合更多技术,以及终端厂商对面板厂商的需求不断增加,将为产业链带来本土化机会,相关A股公司有望迎来机会。
多元化应用 当证券时报记者提到努比亚首款柔性屏腕机时,维信诺(0002387)副总裁孙铁鹏立即挽起袖子展示腕机样品,可见维信诺是新一代的柔性屏腕机。供应全球首款软屏软用产品——柔性屏产品,标志着公司柔性屏量产技术已进入成熟新阶段。 据报道,自从10年前三星将AMOLED用于手机以来,AMOLED如今已经进入了更大的爆发期。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有18条中小型AMOLED柔性生产线,中小型柔性生产线对显示器的整体需求呈现放缓趋势。
因此,全面屏、柔性屏、折叠屏等新技术不断出现,并与屏下摄像头、5G等技术结合,正在给整个显示行业的终端带来新的变化;此外,柔性终端的价格也在逐渐下降。 4500元的双曲面价格正逐渐向3000元的价格迈进,带动更多的成本变化。 相应的,应用场景也更加多样化。孙铁鹏预计,柔性可穿戴产品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初继续发布。
资料显示,此次供应努比亚阿尔法的腕机采用了4.01英寸柔性可弯曲显示屏。屏幕结构多达11层。
在弯曲过程中,粘合可靠性和透光率受到影响。面对挑战时,其厚度为0.64毫米,弯曲扭转寿命超过10万次。这款腕上手机售价3499元。
除了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零售、医疗等也成为新型屏幕显示关注的领域。 深天马A(000050)相关高管表示,车载显示将是新型显示器的重要应用领域。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传输效率的提升,自动驾驶将为汽车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17年、2018年的产品出货量和布局,深天马车载显示排名第一;新零售领域的显示屏也将在未来2-3年迎来更大的发展,包括相对简单的POS机或结算终端、自助结算终端、电子标签等。 据介绍,公司在显示领域正在向四个维度发展:一是显示应用多元化部分将聚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第二,面板技术将持续升级,低温多晶硅和OLED将做更多技术开发;第三,功能布局会尝试车载产品,包括复杂的车载模块;第四,面板技术的延伸包括传感器和生物医学领域。 国内供应链迎来机遇 对于目前热议的折叠屏市场,业内人士预计,如果折叠或柔性显示产品市场占比超过20%,将形成相对成熟的产品线。
根据目前的行业进程,预计2022年可折叠手机市场将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此外,随着显示集成技术的发展,行业最重要的应用将集中在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屏幕上。诸如语音之类的概念。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表示,OLED供应链已成为行业最大的痛点。据介绍,OLED设备包括前段TFT工艺半导体设备、中段蒸馏及封装设备、后段模组设备。每年设备投资约100亿美元。
但国内前端和中端设备的企业还很少。此外,显示材料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台湾企业手中。
天风证券分析师张健预计,跟随产业投资步伐,2019年行业将迎来拐点,OLED模组设备国产化有望加速。相关产业链企业包括检测设备企业精测电子、华星原创等;联合设备公司金拓股份与益田自动化;装订设备公司天通股份有限公司和联德装备;切割设备企业大族激光、胜雄激光等。
总体来看,行业内外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孙铁鹏表示,一方面,国内AMOLED产业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需要根据未来需求改进基础工艺技术,在窄边框、低功耗、长寿命、高亮度、多种形态等方面进行改进。
尤其是未来随着屏幕面积翻倍,低功耗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多重准备。此外,未来面板将是终端厂商不可或缺的产品形态,这意味着面板厂商需要与上游厂商紧密合作,相互渗透。与此同时,终端厂商对面板厂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