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智能冰箱玩家齐聚:多终端场景下的自娱自乐闹剧?

时间:2023-12-20 10:54:02 数码发展

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家居的概念变得非常流行。大家都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赋予孤立的家电“灵魂”。

从智能电视到最近流行的智能音箱,再到智能电视,真是让人兴奋不已。   如果说智能电视是客厅经济的最佳诠释者,那么智能冰箱无疑是厨房经济的最佳载体。智能电视行业蓬勃发展,智能冰箱也不逊色。大量传统家电厂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   “冷”冰箱与“热”趋势:玩家以不同姿势聚集  专注于家电市场的研究机构中怡康预计,2020年智能冰箱渗透率将达到38%,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作为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落地的重要场景,智能冰箱已经成为各大企业角逐的高地。   去年,阿里巴巴联手美的、惠而浦,以及天猫电器城、天猫喵生鲜,推出了两款智能冰箱。

随后,美的联合腾讯推出了智能生态冰箱,可以连接腾讯智能云屏,通过手机QQ远程查看和控制冰箱。   今年年初,百度人工智能与海尔、美的合作推出了搭载度儿操作系统、可进行人工对话的智能冰箱。在3月份的AWE展会期间,小米生态链公司云米科技也发布了一款互联网智能冰箱。

6月,京东携手美的推出京东智能冰箱,历时三年推出。   新趋势下,机会不再只属于“本土”玩家。

智能冰箱这一利基市场迎来了众多“野蛮人”——京东、阿里等零售企业。   虽然玩家聚集在一起,但态度却各不相同。   对于传统冰箱厂商来说,进入智能冰箱领域主要是为了增加卖点,刺激销量,追求高额利润。

目前,市场上共有冰箱产品1600多种,主流厂家有34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中怡康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冰箱市场销售数据显示,上半年冰箱行业整体零售额以1.2%的负增长结束。国内冰箱市场已经不能用惨淡来形容,而是“太惨了”。 “更切合场合。

其实,不仅是冰箱领域,任何一个成熟的硬件市场,竞争都异常激烈,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音箱也不例外。  冰箱耐用商品和更新换代缓慢,仅靠自然增长显然难以掩盖下滑,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市场需求,如果使用效果好,想要说服用户更换冰箱,可以只不过是借潮流的名义而已,所以各大厂商为了刺激用户转用,都默契的宣传智能化。此外,硬件厂商难以生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价格过于透明,供过于求。

价格战之下,传统冰箱利润微薄,而智能冰箱无疑是增加毛利的好办法。  对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来说,进入智能冰箱领域,更多的是抓住用户购物场景,实施多终端、多场景覆盖策略。智能硬件厂商增长乏力,厂商日子不好过,电商平台也好不到哪儿去。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流量趋于枯竭,寻找新的流量入口是当务之急。

冰箱作为厨房电器,与生鲜食品有着天然的强联系,也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热糕点”。   另一方面,在行业初期布局智能冰箱可以避免陷入“孤岛困境”。对于新的硬件平台来说,如果硬件公司实力比较雄厚,就会形成孤岛,过多的硬件占有会威胁或控制软件。

  京东智能冰箱内置的购物网站必须是京东商城,并且必须是其他电商平台独占的。如果京东智能电视的份额太高,那么天猫在厨房场景就会束手无策,很难抢占厨房入口。为了避免陷入孤岛困境,被硬件边缘化,天猫、苏宁等平台也会及时跟进。   理想美好:智能冰箱的生态梦想  智能冰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巨头入局炒作概念外,还在于智能冰箱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他们自己。

  实用性方面,智能冰箱除了具备传统冰箱的基本保鲜功能外,不仅可以管理食材、推荐菜谱,还可以从视频网站调用相关菜谱进行烹饪指导,并提供听歌、讲故事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娱乐,包含厨房各种相关服务的综合生活服务平台。

此外,智能冰箱还可以根据食物放入的时间提醒用户,食物已接近保质期,应尽快食用,或者某种食材已过期,需要用户处理。   冰箱不再是保鲜功能了。

就像手机一样,它不再用来打电话。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智能手机非常流行,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部。对于用户来说,智能冰箱的扩展功能只要适应就可以使用。

,仍将成为新的刚性需求。   就商业前景而言,智能冰箱的重要性不亚于客厅的智能电视。   冰箱将是未来智能厨房布局中最好的中心产品,因为冰箱是厨房里唯一全天待命的电器。它具备了每天与用户交互的基础,给智能厨房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力量。   厨房里的电器很多,而智能冰箱最有望成为智能厨房的连接中心——作为用户在厨房最常用的操作终端,智能冰箱将监控和操作厨房中的其他电器。整个智能厨房生态系统,例如电饭锅、高压锅等。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对冰箱说话来告诉电饭锅做饭、告诉高压锅关火。这也意味着,未来冰箱厂商对智能厨房的关注度将会像前几年电视厂商对智能客厅的关注度一样。  在厨房里,用户的时间还是碎片化的,比如做饭、等待菜煮好、等待粥煮好。

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不像开车。你需要时刻关注周围的动态。

用户的大脑实际上正在休息或什么都不做。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看视频、听广播,将为相关软件和网络服务商带来巨大的流量红利。比如电台、音乐等软件厂商都有自己的业务空间。   除了用户碎片时间的商业价值外,用户在购买力方面也有想象空间。

通过智能冰箱购物,可以更好地利用属性匹配的高集中流量。比如,生鲜一直是电商平台头疼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交通问题。已经很难充分挖掘用户的需求。

智能冰箱可以向用户推荐食谱。生鲜产品此时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转化为销售。基于食材存储、食材管理、菜谱推荐等功能,用户对智能冰箱的购买行为更加贴近消费场景,有利于消费转型。   冰箱与食物的天然联系比其他家电更容易产生商业价值,也更具有生态建设价值。

  所以,智能冰箱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分销作用。用户点击智能冰箱屏幕的那一刻,不仅意味着食材可以被消耗和补充,也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生态将不断流动和发展。

  智能冰箱的普及改变了“卖冰箱完成任务”的传统经营思维,推动企业从“硬件制造”向提供“硬件+软件+服务”的家电新生态圈转型。   从“硬件制造”到提供“硬件+软件+服务”,对于冰箱企业来说,这个过程意味着销售冰箱是开始,后续的增值服务也将对整个智能家居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和互联网。来自行业的帮助和分流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金矿”,也是进入整个智能厨房生态圈的开始。   大家都在讨论智能家居的入口。

在志刚看来,场景决定入口。未来智能家居的入口将是去中心化的。客厅、卧室、厨房有入口,但没有绝对的入口。

卫生间虽然是同一个家庭,但各种类型代表了截然不同的用户习惯和用户思维,所以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入口,但在不同的场景下,都是集中式的,是最经济的客厅解读者电视是电视,厨房经济的最佳代言人是智能冰箱……。   残酷的现实:进化之路漫长而艰辛  不可否认,智能冰箱确实代表了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但对于目前的智能冰箱来说,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   首先,两种思维模式下的困惑。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进入智能冰箱领域并不是看冰箱利润,而是看智能冰箱的进入效应。

做产品的思维具有零售商的特点,即使他们想跨界进入家电领域,思维也只是卖产品,而不是做产品,缺乏创造体验的整体思维。这或许是一个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个缺点。   因此,电商平台不能简单地用零售商和服务商的思维来打造智能冰箱。重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功能和价值。

产品做好了,就要培育市场。 ,后期的商业生态也将形成。   对于传统冰箱企业来说,如果想要进入增值服务领域,智能冰箱参与者必须拥有从研发、生产、营销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必须加快产品创新的进程。

在单边维度上,要真正基于用户思维、生活场景思维,构建有别于传统冰箱的用户体验和服务体验。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说起来容易,但真正付诸实践时,真正融会贯通却并不容易。   其次,第一波智能冰箱具有很强的“软件属性”。

  智能冰箱是最智能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传统的冰箱+电脑。

计算机必须具有硬件配置不断升级的属性。这个属性是什么意思?凡是不具备较短时间内更新换代属性的家电产品,都不适合作为智能家电。   从这一点来看,冰箱显然根本不是一个合适的智能家电,因为很少有家庭会在短时间内更换它,所以它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有冰箱的人使用旧冰箱是除非出现问题,否则很难购买新的。

其次,如果购买者不定期更新新的智能冰箱,它很快就会过时。无论当时的智能冰箱有多高端,一两年之内就会被淘汰。这将是非常糟糕的用户体验。

  为什么智能设备必须更新?原因在于第一波智能设备具有很强的“软件属性”。   软件和硬件的区别在于,硬件是卖了就卖的,而软件则需要不断的维护。由于制造商通常不愿意继续投资已经售出的东西,“智能”设备将在几年内过时,因为没有人会更新“智能”设备上的软件。制造商只有兴趣和动力去为新设备设计软件,这导致智能设备通常只能通过更新来保证软件升级。

  最后,这是一场左右的零和游戏。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进入智能冰箱领域与其说是为了更方便地服务用户,不如说是为了争夺更多的用户。  上面志刚已经分析过,为了防止陷入“孤岛困境”,电商企业必须打造硬件,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急于进入这个领域,难免会给人一种自卫的印象,更像是在争夺用户时,为了占到便宜,就必须知道用户不关注这些东西。

他们想要的只是良好的用户体验。过多的非体验目的会削弱智能冰箱的实用性。   此外,您不再在智能手机上下单,而是选择在冰箱上的电商平台上下单。

这更像是一场从左手到右手的零和游戏。只是采购终端的变化,并不是销量的绝对增长。 。这就像华尔街一样。

财富每天都在不断变化。改变的只是财富的所有者,但对社会总财富的绝对值贡献不大。   冰箱作为与用户接触最频繁的家电品类,也是最有潜力的智能家居新商业风口。

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家电企业、零售企业,甚至互联网企业参与竞争。然而,智能冰箱生态链的一系列瓶颈和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现实是残酷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路。   智能产品应该是不言自明的:适当的包装和适当的来源  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特别是新兴技术,在体验和用户习惯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改进的空间。这是所有硬件产品普及的关键。鲁必须面对的“原罪”,必须承受的“原祸”。

  原生灾害并不可怕。毕竟,它们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慢慢进步,一切都交给时间来治愈伤痛。

比原生灾难更尴尬或更遗憾的是“次生灾难”。之所以令人遗憾,是因为次生灾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厂家自身造成的不必要的行业负面影响。

  腾讯数码近日报道称,海尔发布了冰箱新品“新厨X9s”。除了精确控制干湿储存技术等技术外,新品还具有实用的智能功能,据说可以指导孩子做作业。你没有听错,是冰箱。

帮助你的孩子做作业...你可以自己把图画出来。    海尔也不例外。在其他智能硬件的普及路上,也曾使用过类似的尴尬功能。新产品特别是科技产品受到欢迎。

一开始,它可能看起来毫无用处,只是一个噱头。毕竟宣传大于实用。大家都知道,但是宣传不能太夸张。核心点应该是主要的营销场景。

添加一些不可靠的功能只会增加行业泡沫,降低用户接受度,影响智能的普及进程。    原生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次生灾害或者不产生次生灾害。

至此,有多少企业能够坚守最基本的底线?克制地推广新功能,避免多余的自我推销,或许有助于智能冰箱尽快惠及广大用户群体。  【钛媒体作者简介:科技自媒体刘志刚,个人微信ID:13124791216,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