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3D手游受到用户的青睐。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除了为手机配备强大的处理器外,还必须考虑产品的散热问题,避免因CPU/GPU不受限制运行而出现超温、降频的问题。同时,受手机本身尺寸、处理器热防护要求、外壳热舒适性要求等限制,手机设计中性能与散热的平衡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制造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次华为还推出了7.2英寸巨屏手机华为Mate 20 Vapor Chamber)和石墨烯膜。今天笔者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这套超冷系统,并测试一下它的效果。
根据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这套散热系统主要由Vapor Chamber和石墨烯膜组成。那么什么是均热板呢?什么是石墨烯膜?别担心,让我们继续阅读。 什么是Vapor Chamber? Vapor Chamber也就是均热液冷技术。
对于热衷DIY的朋友来说,它可能很熟悉,因为这种技术在过去几年已经被应用在显卡或CPU的散热上。在。具体来说,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吸收芯片的热量后,蒸发并扩散到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到散热片上,然后凝结成液体返回底部。
这种类似于冰箱空调的蒸发和冷凝过程,在真空室内快速循环,达到非常高的散热效率。 华为已将此技术应用到Mate 20加热核心中。
Mate 20 由密封填充液体工作介质,然后抽真空而成。工作时,工作流体在真空室内热源附近受热蒸发,扩散到温度较低的区域,冷凝放热,液体沿毛细结构流回高温区域,形成循环。 均热板和热管的原理和理论框架是相同的。只是导热的方式不同。
热管的导热方式是一维、线性的,而均热板的导热方式是二维的。是的,是表面导热方式,所以散热效率更高。 什么是石墨烯膜? 在介绍石墨烯膜之前,我先简单说一下石墨烯。
它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于2004年利用微生物发明的。通过机械剥离方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他们因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由一系列排列成蜂窝状晶格的碳原子组成。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比铜??更好的导电性,比钢强100倍,并且能够快速扩散热量并且纯净无缺陷。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是迄今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高于单壁碳纳米管(3500W/mK)和多壁碳纳米管(3000W/mK)。 mK),而普通铜的导热系数只有400W/mK左右。
石墨烯散热膜是由高度取向的石墨烯材料组成的片状散热材料。与相同厚度的多层石墨相比,散热能力提高20%以上。其等效导热系数是纯铜的2.8倍。
次。华为利用石墨烯薄膜横向导热系数高、厚度薄的特点,将芯片传到后壳的热量均匀分布到整个后壳,实现整机均匀散热。
当然,更重要的是,华为将石墨烯与均匀液冷技术(Vapor Chamber)相结合,打造了SuperCool超级散热系统,通过Vapor Chamber,依靠石墨烯将热量快速传导出去。散热片将芯片传至背壳的热量均匀分布到整个背壳,实现整机温度均匀散发,散热性能优异。
VC+石墨烯表现如何? 那么这个系统的实际表现如何呢?我们来看看目前非常流行的两款游戏。首先我们通过王者荣耀来测试一下。测试前,我们可以看到电池和CPU温度分别为23℃和24℃。 在高帧率模式下玩王者荣耀游戏30分钟后,电池和CPU温度分别为34℃和42℃。
机身表面温度也保持得很好,发热并不明显。 玩游戏一个小时后,电池和CPU的温度仍然维持在34℃和43℃左右,没有升高。
可以看到手机的散热效果非常好,手机表面给我的感觉只是有点温暖。 同时,在连续游戏一小时后,笔者还使用GameBench软件对游戏的帧率进行了测试。可以看到,即使连续游戏一小时,在高帧率模式下玩《王者荣耀》时,游戏依然保持原样。可以非常稳定的维持在60帧,基本没有掉帧。
接下来我们就用最火爆的刺激战场来测试一下。测试前,由于室内温度较低,手机电池和CPU温度分别为21℃和24℃。 在HDR高清画质和超高帧率条件下,连续游戏30分钟后,电池和CPU温度分别保持在31℃和44℃左右,机身表面发热并不明显。 连续游戏一小时后,电池和CPU温度仍然保持在31°C和42°C左右。
机身内部温度没有太大变化。即使在室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手机表面也只让人感觉有一点温热,但一点也不烫手。 我还通过GameBench软件测试了游戏的帧率。
即使连续游戏一个小时,《刺激战场》的帧率依然非常稳定在40,几乎没有掉帧。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我们继续玩游戏,手机的电池、CPU和机身表面都能非常稳定地维持在较低的温度,足见其均质液冷散热技术(超强散热) Vapor Chamber)和石墨烯薄膜组成的耗散系统确实具有出色的性能。 写在最后 华为对VC与石墨烯组合散热方案进行多轮迭代优化设计。华为Mate 20最终的散热表现在提供稳定的高帧流畅体验的同时,也能温而不热。
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体温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