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软体机械装置,可以在不接触血液的情况下帮助心脏跳动和泵血。这种可定制的、灵活的设备可能会带来新的心力衰竭治疗选择,这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心力衰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脏病,影响着全球 4100 万人,他们需要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 (VAD) 将血液从心室泵送到主动脉。
尽管心室辅助装置技术不断改进,但到目前为止,使用这些装置的患者仍然有较高的血栓和中风风险。 受心脏功能机制的启发,研究人员开发了这种新型柔性装置。
该装置主要由硅胶软管、柔性气动传动装置和气泵三部分组成。研究人员结合抽吸装置、凝胶界面和手术缝合线,将柔性管包裹在心脏周围,就像心脏的外肌一样。软管与周围柔性气动传动装置连接,依靠外部气泵提供的动力,与心脏节律同步收缩和扩张,协助心脏泵血,从而增强受心力衰竭影响的心血管功能。
与现有的心室辅助装置不同,这种新装置不与血液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了血管阻塞的风险。未来使用该设备的患者将不再需要服用可能有害的血液稀释药物。
新设备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定制,并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压力强度。如果患者的左心室较弱,可以调整该装置,为左心室提供更多帮助。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由于技术限制,用压迫心脏手段取代泵血心室辅助装置的想法被放弃,但现在软体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使这一想法成为现实。尽管新设备尚未进行人体植入测试,但研究结果表明软体机器人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