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点锣声响起,天猫双11数据定格在2135亿元,京东双11数据为159.8亿元,均突破2017年纪录。据统计,年轻消费者的崛起为双11贡献了大部分份额,鲜明的年轻化、时尚感、网红产品等特色也在今年双11期间得到了充分展现。
战报虽然火了,但通讯行业开始冷静下来了 通讯产品依然成为双11的绝对主角。手机作为人人手里都有的功能性产品,不再只是简单的通讯工具。它们承载的社交、交易、学习等能力已经是大多数消费者的迫切需求,而强劲的折扣也是此时换机的重要原因。 今年,京东和天猫都严查欺诈行为。
京东方面,一加、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苹果、三星、诺基亚、联想、努比亚、8848、“疯狂2小时”等品牌销量同比均超180% 。年度旗舰手机华为Mate20系列、荣耀Magic2、小米MIX3均在10秒内销量突破千万。游戏手机销量为10月日均。 4倍,黑鲨、红魔、ROG受到消费者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双11,各大手机品牌追逐销量和销量排名的势头有所减弱。全天活动结束后,只有荣耀发布了整体销量报告排名;小米并未单独发布其手机。相反,他们将手机集成到物联网中并公布了总数;而更多的品牌只是简单地公布了双11的销售业绩。 OPPO单独发布海报称K1产品销量突破30万台,vivo宣布X20获得2500台销量。
——3000元价位段全面屏销量冠军,联想手机销量同比增速排名第一。看来手机销量的竞争不再那么激烈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今年双十一的数据是最真实的。 纵观今年双11手机行业战报,荣耀的成绩有目共睹。凭借三个以上的系列,荣耀在产品矩阵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小米和荣耀在手机品类中都有类似价位的产品,但今年的销售表现并不理想,这对一直以在线为主阵地的小米影响不小。
由于基调定位问题,大部分品牌的线上销售实力不足以体现整体情况。例如OPPO、vivo的线上渠道并不优于线下实体店,因此无法充分体现品牌的销售实力。
但从线上双11的销售能力来看,去年多个品牌争夺的“第一”今年却很少被提及,荣耀的代表性由此可见一斑。据统计,荣耀品牌连续三年占据双十一期间多个平台手机销量第一的位置。作为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取得的成绩值得讨论。 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和创新尤为重要 2018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持续下滑。
事实上,2016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已经放缓,2017年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1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手机市场出货量3906.4万台,同比下降16.6%,推出新机型51款,同比下降19%。
随后,手机行业出现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同质化严重挤压了小众厂商的生存空间,导致很多品牌消失。 包括苹果、荣耀、OPPO、vivo、小米等领先品牌依靠更大的渠道优势占据更多的市场资源。 作为后起之秀,荣耀的策略最初与小米相同,始终贯彻互联网思维,以线上渠道作为销售渠道的主要发展方向,后来又充实线下渠道和海外市场。
作为互联网手机的先行者,小米一度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明星。但由于技术更新同质化严重,小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此时,荣耀正站在丁字路口。荣耀作为一家拥有强大技术支撑的公司,一方面有技术驱动的产品,另一方面有小米的“互联网”思维。
向左一步需要另辟蹊径,向右一步则需要循规蹈矩。继续走。事实证明,荣耀选择的新探索道路取得了丰硕成果。多品类、不同价位的手机产品分布,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从最初追求性价比,到如今试图与“泛化”产品区分开来,荣耀似乎走上了正轨。 当时,小米承诺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米之家。由于完全自营,短时间内在不同城市的选址、装修等方面都存在困难。荣耀采取了与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在更短的时间内快速推出了米之家。
将荣耀品牌带入更多城镇县。线上渠道能力和线下渠道建设为荣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如果你看看之前荣耀和小米的区别,荣耀一直主打手机,而小米更注重新零售。
对于小米来说,或许消费电子和IoT的整体战略已经变得比手机更大。本身。
线下渠道,OPPO、vivo更是厉害。双11期间线上销量平平的OV,在线下渠道的表现更加突出。
“蓝绿”广告在国内三四线城市和东南亚随处可见,这一点已经有所体现。其线下布局更加完整。 相比OV、小米专注于东南亚和印度市场的国外策略,荣耀率先在亚洲之后瞄准了欧洲。
进入欧洲多个国家后,将连接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市场。通过此次收购,荣耀海外战略版图逐步扩大。不难看出,荣耀一直在向更高端市场发力。
AI和5G或将进一步推动手机行业 AI和5G是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两大驱动力。荣耀、小米等品牌随后在AI方面发力。以荣耀为例,其在AI领域已经深耕多年。
从V10开始不断深化AI,并逐渐将其应用到更多产品中。业界公认,手机作为万物互联的超级入口,将拥有更高的感知、理解和认知能力,以及快速的传输速度和强大的网络覆盖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手机。 由于5G时代尚未完全到来,手机市场的增长态势可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特点是创新弱、谨慎,缺乏真正创新的产品。
大多数手机厂商只敢在配置升级、屏占比提升等方面进行微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创新很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形成新一轮的同质化。
当消费者面对众多“撞脸机”时,购买冲动大大降低,整体销量持续大幅下滑,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虽然双11销量并不能完全体现手机市场的复苏,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是手机品牌应该庆贺的事情。研发实力从侧面体现了品牌能力,消费者也更喜欢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相信在5G的推动下,手机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创新、变革和提升。届时,通信行业新的战斗将再次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