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20:00,Python治理提案投票结果出炉,最终获胜者是PEP-8016。前几天,我们发推文《最新进展|关于Python治理模式的投票》,就很明确地预测到了这个结果,现在也得到了证实。毫无疑问。对于这个结果,暂时不用多说。几天后,核心开发人员应该对下一步有一个计划。到时候我会关注后续进展和影响,再和大家详细聊聊。此前,我们公众号(蟒猫)连续三篇介绍了本次投票,并关注了多维度的内容。下面只附上相关链接供阅读。1、Python之父退位后,谁的决策权最高?Python之父退出决策层后,社区提出了7项治理模型提案。这些提案之间有什么区别?Python核心开发者VictorStinner做了详细的对比。本文可以带你了解各种治理方案的异同。2、正在发生的这件事,关系到所有Python开发者……本文主要回顾Python之父的退位,各种治理提案,以及这次事件的意义。3.最新动态|对Python治理模型进行投票上周,投票刚刚进行了一半。本文总结了部分核心开发者的投票意向(主要是Python之父Guido的观点),并做出预测。最后,我还注意到两个小细节:1.投票名额一共94个,但实际有效投票只有62票,占总数的2/3。老实说,我对有多少无效票/弃权票感到惊讶,毕竟整个投票期长达16天!这是否会对投票方案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2.关于投票时间。首先,投票的开始时间比几个月前的计划有所延迟,投票的结束时间也临时更改了——本该在17日中午12点结束,但实际上延迟到晚上8点。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希望这只是一件“小事”......--------------------本文原发于微信公众号[蟒猫],后台回复《爱学习》,20+本精选电子书免费赠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