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机器人”站在制造业的前沿

时间:2023-03-15 08:26:15 科技观察

1997年,IBM研发的“深蓝”战胜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人工智能首次引起全球关注。2015年,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诞生。两年后,她被沙特阿拉伯政府授予公民身份。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改变人类世界。中国机器人在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现状和前景如何?让我们走进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寻找答案。2018年9月21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来访日,建行小龙人服务机器人正在答疑解惑。只有解决需求痛点,世界机器人大会才能被称为“机器人界的奥运会”。来到展区,犹如走进炫酷科幻大片场景:猎豹移动机械臂犹如咖啡师,研磨、冲泡、打奶泡、拿铁艺术,动作娴熟,一杯香喷喷的拿铁即可两分钟搞定;京东展示的无人机已在部分地区成功运载包裹。未来快递将投递到偏远地区,实现智能物流;格力之星机器人乐队首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演奏《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医生、厨师、管家……机器人胜任更精细的工作,新的应用场景和模式不断拓展。尤其是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服务领域和对象拓展到扫地机器人、金融服务机器人、养老陪伴机器人等22个品类,在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大部分机器人还存在同质化、功能单一、动作缓慢、交互性差等问题,智能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区,服务机器人虽然种类繁多,但价格低则几百,高则上万,而且具备对话、拍照等功能、逻辑编程,但核心竞争力堪忧:几乎都是智能早教机、点读机和移动会说话平板的结合体。此外,很多服务机器人只能完成单一场景的单一任务,与人们期待的“十八般武艺”的“智能管家”机器人还有很大差距。真正能解决需求痛点的产品少之又少。专家表示,机器人必须解决需求痛点,满足刚性需求,才能有生命力,才不会成为“大玩具”。因此,如何让机器人更加智能,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制约其商业化的最大痛点和难点。人工智能技术是重要的发展引擎。机器人一定看起来像人吗?不必要。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讲人之一、iRobot技术副总裁ChrisJones博士认为,机器人是一种物理设备,能够感知环境,以便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特定目标并采取行动理性地。一个典型的机器人具有三种核心能力:感知、行动和思考。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提高机器人智能化的前提是增强设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目前,机器人感知周围物理环境的方式是在单机上搭载各种传感器设备,并应用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百度风投CEO刘炜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家庭中可能会诞生一个通用的感知模块,利用多个传感器对空间进行结构化和语义化,然后将信号传输给机器人,降低成本提高对环境的精确感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一样吗?两者都不。机器人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电子制造+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模块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学术界和企业抢占的热点。总体来看,目前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并不明显,甚至在某些领域具有领先优势。“AI技术是服务机器人下一阶段实质性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迈进,在聊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电子学会《2018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天津科学院工程师赵慧存认为,机器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智能化”的迭代过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机器人的“智商”将越来越智能。高,真正实现了从“机器”到“机器人”的重大转变。服务机器人或迎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医疗和教育需求持续旺盛,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据世界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33亿美元,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之一。包括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在内的行业各方都已经开始布局。这个市场会有多大?“仅其硬件市场就相当于‘电脑市场+汽车市场’的总和,即使已经有大量投资涉及,与未来的产业规模相比,也只是一个开始。”中关村双创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刘学南表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服务机器人或将迎来一股风潮。为此,《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于去年正式发布,中国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已经启动。到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实现量产应用,医疗康复、助老助残等机器人实现样机生产。工信部信息和软件服务司司长谢少峰表示,以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突破口,就是要用市场需求倒逼产业加快发展。未来重点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健康管理、移动智能终端、车载产品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信息消费升级。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张明文认为,机器人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需要更多人学习如何使用、维护和维修机器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机器人相关技术人才需求量为750万,缺口300万。与此同时,专门培训工人操作不同类型机器人的技能培训平台也将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