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刘鑫称移动互联网发展已压缩互联网需求

时间:2023-03-14 23:54:15 科技观察

刘欣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压缩了互联网需求,互联网需求深度融入网民生活,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互联网和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空间。CNNIC高级分析师、互联网研究部副主任刘欣是刘欣演讲的实录:当时大家都在思考它的前景,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有很多讨论。但是,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家就已经肯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确实展现出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发展数据,因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虽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雏形已经建立,但是至今还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这里主要有两个表现。首先是我们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网络基础刚刚建立。应该说无论是设备还是网络都已经很久没有成熟了。此外,应用端与PC互联网完全不同。对于PC来说,可以说几家互联网巨头已经占据了PC互联网的绝大部分,但是对于移动端来说,这个市场格局还没有形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数字。我想你刚才已经多次听到这个数字了。这个数字是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也就是说中国每100个网民中就有75个在用手机上网。其实刚才高主席也对这个数字进行了说明。其实我们手机网民的定义是指过去六个月内通过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也就是个人。如果每人拥有2-3台基于运营商的上网设备,那么运营商的数量应该在10亿左右。这也是造成两个数字差距较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刚才说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通过我们对这4.2亿网民的调研,我们发现电脑上网正在逐步转向手机上网。我们先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发展情况。移动互联网一直在兴起。截至去年底,移动互联网使用率已达45%。我们的最新研究应在7月发布。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你。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我们预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4.6亿左右。除了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我们也看到用户的使用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从使用频率来看,我们发现60%的手机网民每天上网多次。至于具体时间,我们这里也做了一个统计,即同时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的手机上网用户,手机上网时间达到了每天3小时40分钟左右,占他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的69%,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  让我们来看看移动互联网对PC的影响到底有多大。36%的手机网民表示,手机的使用减少了PC的使用。你也可以想想是不是在这36%当中。从受影响的服务来看,他们主要集中在聊天和信息获取方面。其中,网络聊天的影响较大。67%的人因为使用手机通讯而减少了两天使用PC。当然,从间接的角度来说,因为前段时间微信和运营商的争论,其实从这张图上也能看出来。也就是说,手机聊天不仅影响了PC端的聊天,实际上对我们实际的传统通讯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第二是网络建设的完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智能手机进程的一个现状.在4.2亿网民中,79%使用智能手机上网,2011年底这个数字是56%。79%是第二张饼图,中间饼图的粉色部分。从网民上网使用的设备来看,在智能手机方面,安卓占据了最主要的份额,达到了57%,苹果也比较大,占比接近20%、8.4%。这两个将成为未来主系统中互联网的主导。近两年,塞班岛的份额缩水到很小,只有3.3%。  除了移动设备,移动网络的发展是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另一大因素。当然,随着3G等高速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大家已经看到了这种影响。这里要说的是WIFI,就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WIFI用户其实对上网的推动作用更大。首先,从用户使用的主要设备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半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33.4%的用户主要使用WIFI上网。当我们对这些用户使用的服务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WIFI用户在各项服务中的占比要高于非WIFI用户。在这里,有消耗大量流量的视频、音乐和购物。  说完基础设施,我们也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个判断,那就是手机应用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里我们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到目前为止。第一阶段是2009年到2010年,主要是运营商推动,包括高速网络的建设和资费的降低,吸引了很多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第二阶段从2011年开始,应该说目前主要是手机和互联网厂商的迁移。手机主要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包括价格的降低,所以很多用户开始使用智能手机。这个时期互联网厂商也应该大规模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很多人都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们相信这些深挖用户体验的应用会成为推动用户上网的最大因素,因为这些硬件环境打造之后,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这些硬件环境来提升我们的用户体验软件。  以下介绍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我们发现存在三个主要趋势。第一个趋势是通信和信息采集应用仍然是主流,信息采集占比更高。这里我们以2011和2012这两年的一个数字为例,我们发现在搜索方面,移动搜索达到了69.4%,而2011年只有62%。第二个趋势是娱乐应用,增长比较快.最典型的两个应用是在线音乐和在线视频,增长率为5%-7%。下面重点说一下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应用。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与业务相关的互联网应用都有很大的增长,平均大概在5%左右。这说明在业务上,PC端和移动端的重合率应该不会很大,因为PC端的购物行为相对固定,而手机端的购物是指一些地理位置和社交网络。一些引文等提示它的体验可能比这种PC上网要好,这也是电子商务应用增长比较快的原因。  当然说完让大家比较开心的事情,再说说目前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其实就是支付。根据我们的调查,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只有15%的人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过支付。从他们的付费行为来看,与PC端比较相似,即手游用户仍然有63.7%的付费。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利润,还有线下等资源的一些潜在价值。  这里我们也有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结合,会创造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回到刚才的话题,就是基于移动的以人为本的互联网的发展。什么是以人为本?当我们说我们做任何产品和服务时,其实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我们要达到的层次都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的互联网主要有三个特点,并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人性化,二是智能化,三是个性化。而通过这些特性,我们最终要达到的不是让用户思考或选择,而是提供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或许过去我们开发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用户的需求,但是未来,我们开发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为用户提供最好的选择。以寻找餐厅为例。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找餐厅的时候可能用的最多的就是大众点评网。其实我们也是搜索周边的酒店和餐厅,然后选择。从未来的发展路径来看,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应该根据用户喜欢的口味、以前吃过的地方、现在所在的位置,告诉用户你应该去哪家餐厅。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认为这种多样化和海量的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这里有很多数据源。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到,基于手机特性的数据源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用户的社交关系、位置信息、交互等方面。这些应用应该说都是基于手机的。  最终我们希望实现的愿景是基于移动端和社交化两大特点,对整个互联网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后面会有微软和运营商的同事给大家详细讲讲云计算和大数据,我就不多说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下来与我交流,谢谢!